林奐均的音樂想讓人走出痛苦
比起古典音樂,林奐均更喜歡流行音樂、爵士,她也喜歡打鼓的節奏,要能夠大聲一點,要能夠站起來跳跳舞,生活中有很多熱情、感動,她的痛苦,只有音樂能改變。
你可能認識八歲的林奐均,熟悉那段發生在一九八○年二月廿八日血染的恐怖悲劇。
二○○二年秋天,三十歲的林奐均牽著先生印主烈的手,回到祖國台灣,即便當時她已是兩個女兒的母親,許多人看她的時候,似乎仍穿不透二十多年前從林家血案中幸存的瘦小女孩。
「我知道許多人還困在那個過去,把我定位在那裡。」隔著麵包坊透明的大片玻璃窗,林奐均將視線落在室外攝氏卅三度的陽光底下,嘴角揚起大膽幅度讓笑容漾滿在她的臉上,「對我來說,那就是過去的事了,我早就已經是全新的Judy。」
「你是我最愛」重新詮釋林奐均
今年金曲獎公佈名單時,林奐均的專輯「你是我最愛」獲得四項提名,對她來說,那是全新的肯定。「越想我就越高興耶,」其實一開始,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林奐均並不知道金曲獎的意義,但當越多人開始恭喜她,越多人是因為她的音樂而讚美她後,無論得獎與否,一種辛苦終於得到認同的喜悅立刻讓林奐均獲得無比快樂。
「去年我就出了專輯,但大部分的人,還是把重點放在我過去的故事,而不是音樂。金曲獎的提名對我身為音樂人的部分,是很大的安慰,這還是我的專業。」她笑著。「啊,終於有人發現了這一個林奐均。」
四歲的時候,林奐均陪著表姊去上鋼琴課,流洩而出的音樂聲令她著了魔,那一年,她擁有生命中第一台鋼琴。高中是林奐均轉變最大的時期,她認識了上帝,而音樂天賦更在此時綻放開來,將她從原本安靜、不愛笑的軀殼中解放而出。
高二開始,林奐均邁向更嚴謹的音樂訓練課程,那時她有一部七呎的演奏型鋼琴,就是她表達生命情緒時無可取代的依賴。她回憶起那個時候,自己也喜歡一逮到機會,就到四下無人的教會裡,關掉所有的燈在黑暗中一個人彈琴,自編歌曲歌唱,「那種感覺只有自己才知道。」
練琴只能三小時 音樂應該更隨興
大學時林奐均到印第安那音樂系,繼續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磨練,但渴望自由的因子卻在她身體裡流竄,「雖然我學的是古典音樂,但我卻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在小小的房間、大大的鋼琴琴前正襟危坐,練琴練八個小時以上,我彈琴從來沒有超過三個小時,就是坐不住,我覺得音樂應該要隨興一點。」
大學一年級,林奐均有一整年時間老愛往位在黑人社區的教堂裡跑,做禮拜時,整座教堂只有她一個是黃皮膚,唱詩歌時,自由隨性卻如天籟般的靈魂旋律讓她著迷。「有一次我去做禮拜,牧師突然對著大家說:『Judy,那妳上來彈一首歌吧。』......我很喜歡那種感覺,大家圍繞著鋼琴,很自在的唱歌,沒有任何標準和需要預備的,別人換到什麼音,我就隨著他彈出什麼。」林奐均以陶醉的表情說,那是很棒的訓練。
「音樂就在我的骨頭裡。」走在音樂這條路上,林奐均一直堅信著這句話。
「比起古典音樂,我更喜歡流行音樂、爵士,我也喜歡打鼓的節奏,要能夠大聲一點,要能夠站起來跳跳舞,生活中有很多熱情、感動,我的痛苦,音樂真的就能夠改變我的情緒,就是有這麼奇妙的感覺。」去年林奐均在台灣懷了第三個小孩,整整四個月的害喜過程讓她整個人陷入低潮,在酷暑中失去所有活力,「於是我先生跑去放我的專輯,一聽到音樂,我就好了,忍不住就被音樂感動。」
六天就私定終生 Joel很愛講台語
每一次有人遇到林奐均和印主烈(Joel),總會好奇於他們的愛情故事,這對夫妻也總會是不厭其煩地回答著,樂此不疲,「我們相戀第六天,就確定彼此是這一生的唯一。」
一九九八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保羅教堂,林義雄將女兒林奐均交到印主烈手中,結婚半年後,他們決定到台灣定居。「Joel在韓國出生,他覺得自己還是會回到亞洲,他第一次到台灣是因為要到我家提親。」林奐均說。
很多人以為是林奐均帶先生到台灣的,但其實Joel才是那個帶她回到家鄉的人,「以前,我比較喜歡到一個沒有人知道我是誰,不知道我過去的地方,畢竟台灣是個會有壓力的地方,大家知道我是誰,會因為我的過去而感到傷心,一開始我會不知道如何處理。」
Joel第一眼就深深愛上台灣,發誓要成為終身服事台灣的宣教士,他喜歡台語、喜歡學習台灣本土的東西、喜歡到公園裡和老人用簡單的台語聊天,甚至他還嘗試用《魔戒》作者發明的音標拼出台語發音,別人問他為什麼不去「大陸」傳教?他會嚴肅的糾正,不是「大陸」,要說「中國」。「我是隨著他回來的。」林奐均說。
已搬過三十次家 台灣是她的最愛
這輩子,林奐均一共搬過將近三十次的家了,幾乎是她的年齡,漂泊的速度讓她有時喘不過氣,最後她還是落回台灣生根。
而在下了回到台灣的決定後,林奐均覺得,應該要帶一個東西回來才行,於是音樂在她腦海裡開始打轉,醞釀「我是你最愛」這張自編自寫自唱的專輯,伴隨而來的,是Faith和Charis兩個女兒的誕生。
現在你來了
還有什麼可以替代你
假如我必須失去所有
金錢、房屋、土地
失去朋友、地位、名譽喔!
就讓一切都失去吧
沒什麼比得上你
你是我最愛‧你是我最愛
最愛~「你是我最愛」
「我和Joel個性都很固執,幾乎每天都會吵架的,以前還會吵到天都亮了。」林奐均頑皮地笑了笑,「不是說沒有衝突的婚姻就是好的,有時候衝突會讓我們更疼惜婚姻,但有時候我們還是花太多時間在生氣,或是忙這忙那,真的一天在二十四小時中經常忘記,其實身邊這個誰也代替不了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這首歌可以提醒我自己。」
林奐均說,自己寫的歌,內容其實都是很平常的生活,有時只是自己平常在家裡所感受到的東西,先生回家時轉動鑰匙的聲音、小孩的腳步聲、信仰等等,「真的很奇怪,我每天看我先生這個人,看我的小孩,怎麼看都看不膩耶,很自然的那就會成為我想要抒發的情感,我寫的都是愛情歌曲。」
有時我自己一個人在家
忙這忙那
我停下時覺得好像缺少什麼
原來我正在等待你回家
太安靜了
我想念你的笑聲
想念你的腳步聲
─「Everything」
外界熱情難消受 爸爸從不給壓力
「我在台灣時,聽Radio、聽流行音樂,好像愛情都是很苦的,這樣的歌會帶給別人對傷心回憶的共鳴,可是苦一苦,大家就是很苦,一直苦下去,要怎麼走出來呢?」林奐均以帶著孩子氣的語調開玩笑地說,「我想做快樂一點的歌,有希望的歌,如果別人因為我的歌而忘記孤單痛苦,那就很好了。」
最愛的人,當然也包括父親。「我常常跟我爸笑說,你看,我們很像呀,兩個都在做不賺錢的事情呢。」即使身在政治環境之中,自己的生命卻不被別人所左右、不因地位的沉浮而改變想法,父親的這一點個性,是林奐均最尊敬的地方。「我會想,我寧願要一對很窮很窮的父母,只要是我能夠很尊敬的爸媽,我就很榮幸了。」
出音樂專輯後,許多關心林奐均的人會給她許多意見,叮嚀她要多做宣傳啦、形象很重要、接受媒體採訪很重要、推銷自己很重要、賣CD很重要等,有時那樣的熱情卻讓林奐均承受壓力,「大家都覺得錯過那些事情會相當可惜,可是我爸爸就不會這樣覺得,只淡淡的叫我多照顧身體和孩子,很簡單的話卻給我很大的安慰。」
「我只是想讓我的音樂可以讓別人聽到而已,其他並不重要。」
對上帝有點好奇 想做個平凡的人
五月,繼「你是我最愛」音樂專輯之後,林奐均的自傳隨之出版,將她三十三歲以前的生命,做一完整的交代,包括那個曾經在痛苦中奄奄一息女孩,到展翅而飛的母親。「回到台灣後,我遇到很多關心我的朋友,有的人看到我還會哭,大家會好奇我的故事,沒關係,那麼我就讓大家知道我這二十年來是什麼樣子,全部寫出來讓大家分享,如果有人因為這樣得到安慰,或對我生命中的上帝感到有一點好奇,就可以了,也可以是我傳福音的方式。」說完,林奐均忍不住幽默地補上一句,「而且還有一個好處,以後有人問我以前的事,那麼我就可以跟他說,去看書就好啦。」
就這樣自由的做自己,有個性、不一樣的自己,信仰和音樂的醫療作用讓林奐均以自信度過二十多年,她希望她的音樂也能陪著別人,治癒走不出的傷口。
「而現在我最想做的,就是平凡的林奐均,穩定下來,很自由的去 live my life,越平凡越好。」托著腮幫子,林奐均像是自言自語般,輕輕地說著。
她•帶小孩有秘笈
「只是要先讓我休息一陣子再說囉,我真的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五年來,從結婚、小孩陸續出世、搬家、出音樂專輯、寫書,林奐均說她現在只想好好沉澱自己,好好穩定下來。 不過談到音樂,她仍然活力十足,直說未來還有許多計畫想做,包括許多自編的詩歌和耶誕專輯、流行音樂。而她更語帶神秘地說,可能會想出一本關於如何「帶好小孩」的秘笈,「要怎麼讓小孩晚上睡覺、怎麼餵小孩等等的,都是很大的學問,我可以把我的秘密好好寫出來,也許可以幫助到台灣第一次當父母的人。」林奐均笑著說,因為在美國曾和Joel四處拜訪不同的家庭,學到不同父母教養小孩的經驗,加上Joel的姑姑有十幾個小孩,更透過她認識到美國一位一百零五歲的婦產科醫師,「透過他們的知識,我相信如果我把它們整理出來,應該是很有用的東西。」 現在,林奐均的第三個女兒恬昕四個月大了。(陳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