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期雜誌
近期內容
熱門文章
目錄導覽
老包專欄
- 淚眼以對屠狗輩
- 充滿新潮流色彩的所謂「親綠學者」發動倒扁,這令我們想起那些投票給阿扁的純樸鄉下人,他們看不懂鬥爭手法,也不明白投給阿扁後變成「權力下放」的弔詭,但歷史會寫出「仗義從來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鄉下人才是民主主義的捍衛者。
封面故事
- 南部縣市長:書生論建 不應無限上綱
- 許添財指出,學者的改革訴求未抓住重點,有機可乘的制度不作全面修補,誰當家都一樣,反而讓泛藍樂得保留有利可圖的空間,等待重掌政權,方便上下其手。
- 神話之鳥王金平 坐收第三勢力?
- 王金平和陳水扁、李登輝、宋楚瑜同時保持友好,但並非等距。這是和宋楚瑜關係最大的差別,因為政黨對決之故,王金平能大方公開支持宋楚瑜,卻只能私下協助扁、李。
- 難忍新系凌遲扁想下台
- 面對黨內同志要阿扁自我了斷或開除黨籍的背後插刀動作,讓阿扁感到傷心與寒心,而阿扁忍受新系凌遲,也已到了臨界點。
- 學者唱反扁戲 新系粉墨登場
- 由親綠學者和社運人士發起的反扁浪潮,讓反扁色彩濃厚的新系成員再度砲口向內,把扁約見立委的動作定位為「摸頭」大會,並拒絕出席,因而使得會議倉卒取消。
- 綠營另類思考 綠贏機率升高
- 馬英九從罷免案開始,聲望直直落;但以民進黨目前尚未浮出檯面的二○○八年選局思考,加上還沒有曝光的戰術來看,二○○八年未必就是馬英九的豐收年。
- 民進黨還有希望嗎?
- 民進黨未來命運,端視阿扁和新系人士能否適時放空自己,調整自我角色,運用資源拉抬特定政治明星、打造有利情勢,讓民進黨有浴火重生的轉機。
- 不滿去主權談判 老帥將掀綠色家變?
- 李前總統若為了兩岸經貿政策與民進黨公開撕破臉,不僅重挫蘇貞昌團隊,也可能影響陳總統任期,行政院團隊應審慎面對經續會的政治效應或可能捲起的政治風暴。
財經線上
- 華揚史威靈飛機 成為美德州寶石
- 郭清江博士表示,聖安東尼市為華揚史威靈量身訂作了一套新的獎勵投資方案,以示支持,未來飛機零組件可以交給台灣當地的飛機公司組裝,進一步增加台灣的就業機會。
- 赴中投資解禁 金融股活跳跳
- 由於政策朝向開放國內的金融業可以正式赴中國設立分行,創造了台資回流台灣的管道,不僅資金外流的情況可望改善,回流台灣的資金,也將逐漸墊高台灣資產的價值。
- 中國市場變嚴峻 鬆綁並非萬靈丹
- 繼宏觀調控收效不如預期後,中國恐將祭出更緊縮的調控政策,使得市場競爭愈形激烈;如果僅指望政府放寬赴中國投資的限制,台商一樣會淹沒在激烈競爭的洪流裡。
政壇話題
- 各就戰鬥位置 南菊團隊漸成形
- 在黨中央出面協調後,陳菊競選團隊可望加速完成整合;在「人和」無礙後,接下來須加快腳步,拉抬氣勢,保住民進黨輸不得的高雄市長寶座。
- 穩住陣腳尋黨魂 危機亦能化轉機
- 阿扁總統與民進黨,真的無法度過空前危機嗎?此一關鍵時刻,更該穩住陣腳,重拾過去的熱情與決心,再次和台灣人民站在一起,未來仍大有可為。
專題報導
- 少捕多欣賞 鯨鯊豚才能快活
- 政府明文強制規範、民間機制的努力,加上民眾少食用、使用限制捕捉的鯨豚鯊類,多參與賞鯨活動,鯨鯊豚保育才不至淪為口號。
軍事檔案
- 軍演高規格 軍購GO GO GO?
- 敏感人士已經在此次漢光演習中嗅出,新的軍購項目已開始啟動,而美方也同意,將觸礁已久的潛艇採購預算,分割為二個階段編列,藉以減低在台灣朝野對立情勢之下的衝擊。
教育萬花筒
- 耕耘書香園地 凌拂校園播種
- 凌拂不只在校園內推動閱讀,也創作兒童讀物,並希望讓全台灣的孩子能在鮮活、立體、多元、有趣的閱讀環境中,學會知識的運用,表達不同的觀點及生活經驗。
文化視窗
- 本土詩人陳千武 埋首創作一甲子
- 陳千武說,台灣各大學的文學系以女學生居多,然而她們大部分都淹沒在家務中,從此與文學創作絕緣,非常可惜,因此希望女性能多投身文學創作,讓台灣文學更豐富蓬勃。
- 啊 台北的古蹟不見了
- 馬團隊所毀壞的歷史古蹟,除了蘭州派出所之外,還有中山橋、太古巢遺址,未來孔廟圍牆與明倫堂、保安宮鄰聖苑圍牆、大龍峒公學校等,也將不保。
- 織夢的所在 三重青少年基地
- 青少年基地不但提供學習與經濟弱勢學生免費課業輔導與參與社團活動的機會,也是學生們運籌帷幄革命事業、爭取權利、自由發聲的所在。
- 山城好風光 苗栗任優遊
- 巴巴坑道適合懷舊採煤知性之旅,獅頭山晨鐘暮鼓遠塵囂,蓬萊溪護魚步道生態豐富,仙山靈洞宮水甜香火盛。
話題排行榜
名家專欄
- 蛋頭與他的「軍火商」
- 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早看穿學者的虛矯,在他的名著中,痛貶知識分子的政治言論,彷彿為「親綠學者」預先寫了「墓誌銘」。
- 人性基因已經突變?
- 雖然當今人際間處處有陷阱,但是正義公道仍是人類歷史的主流價值,只要傷天害理的作為通不過人性良知的考驗,正確答案就會顯現。
- 公共知識分子
- 親綠學者的挺身而出,雖然搶占了公共領域的發言權,並未必能提升台灣民主的價值與理想,反而可能變成泛藍奪權鬥爭的踏腳石,落得「公共知識分子」的譏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