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扯後腿
親愛的讀者,上星期談到台灣的媒體生態,統媒和國民黨的黨產一樣,都是外來政權利用政治高壓,剝削台灣人而來的產物;本土派媒體則是二十年的本土政權,重視新聞自由後,才在摸索中新興的事業,但在能量的發揮上,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並不能有效參與本土政權建構台灣價值的工程,某些時候甚至相互掣肘,形成力量抵銷現象,導致本土政權在無穩定的解釋權支撐下,前後只維持了二十年。
這是我在此二十年中,不斷呼籲要重視媒體生態變革,也對於生態持續惡化,感到憂心忡忡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台灣有機會擺脫外來政權的統治,而出現本土政權,其實是上天所賞賜的禮物,那是一種恩典,但當我們在恩典中卻不思文化建設,去建構可長可久的價值觀堡壘時,恩典也在快速的流失中。而不管是李登輝時代或陳水扁時代,他們對於本土媒體的生態演變,都採取相同的漠不關心態度,最主要是他們認為媒體也必須在自由市場競爭理論中活動,並無法加以干預。但我的看法卻很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的態度是消極的,我的態度卻是積極的──只要是積極的,我們就會有「超越干預」的方法。這種辯證過程,其實就像我們時常面對的一個議題:我們都是反對戰爭、主張和平的,那我們要不要擁有現代化武器呢?如果因為反對戰爭,就放棄採購武器,那是愚蠢還是善良呢?
台派人士中,曾經有過在統媒工作經驗者,一定會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統媒的經營者,以及高層主管人生中,從來沒有一刻是認同本土化潮流,或認同台灣主體意識的。我們或許看到他們在必要時,也樂於與李扁政權打交道(這使得李扁政權更容易失去戒心),但在轉頭之際,他們已露出不屑的表情。我曾在統媒略有聲望,也認識若干統媒的主管,對這種文化現象了然於胸。簡單的說,背後的文化解釋權,終極目的還是在政權(統治權)的角逐與布局取得。就這一點而言,台灣人實在憨厚得不像話,時常聽到一句甜言蜜語,就長記在心,終生感謝。基於這些認識,我就積極主張台灣應有更豐富多元的本土媒體生力軍,來參與媒體市場競爭。最理想的狀況,是本土派媒體擁有三分之二穩定的市場版圖,統派媒體則自然萎縮至三分之一版圖,才不會危害到台灣主體文化的歷史建程。
這「三分之二版圖」的夢想,其實並不難達到,只要本土企業家願意投入,也很快就能在自由市場取得良性競爭成果。問題是本土企業家多數受到昔日白色恐怖陰影制約,並無參與熱情,且李扁政權在聲望高漲、有強大說服力時,也不曾曉以大義,勸說他們投入這一項重要工程。二十年本土政權期間,本土企業家有很多從傳統產業,化身投入金融、高科技行業的,其投資金額動輒百億計,不少目前陷入膠著狀態者,但這一門關係到子孫前途的現代化,「更高科技」行業,卻乏人問津,實在令人傷感。相對的,在統派陣營,他們積極投入、新置或擴充媒體影響力的企圖心,卻常是一呼百諾,集體動員的盛況更叫人瞠目結舌。本土派最後會乖乖將政權「奉還」,其實早有跡象可尋。過去我常細數在扁政權時代,有幾家本土報、本土電台,「又倒了」,本土媒體未增反減,內心之憂慮,相信很多讀者頗有印象。
我們現在僅存一家本土報,這一家本土報雖號稱全國發行量第一,但別忘了,至多也只是報業版圖的三分之一。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也不必懷憂喪志;就媒體生態的分佈而言,本土派雖處於絕對弱勢,固然會影響本土政權的重新建構能量,卻也不必然就預告了結果。我之前說過,往昔本土政權的建立,本土有影響力的媒體,其貢獻通常是附屬的,而非主要,這增加了困難度,但在多元社會規模下,本土政治菁英的團結和努力,卻是主要達陣的能量。但是如果本土媒體介入分化,破壞團結力道,政治菁英的努力,卻很容易化為泡影。之前謝長廷參選總統,其競選節奏遭到徹底破壞,最後回天乏術,陳水扁的無理干擾固然是主因,但本土報的消極抵制也等於幫了老K大忙;最近的例子是原先沸沸揚揚的台南縣長選舉,本來是綠營穩操勝券,但民進黨宣布提名人選後,本土報及本土電視台卻介入替陳唐山喊寃,綠營氣勢頓弱(現在因延到明年合併選舉,而暫時平息,未來仍有得吵)。
企業家張榮發在二十年前,曾有一句名言,當時是有人問他在台發展事業的經驗,他對於老K官僚體系的傲慢與鴨霸作風,相當反感;他說:「政府幫忙?他不來扯後腿,我就很感謝他了」。相似的話語,我們也可以奉送給少數有影響力的本土派媒體。我們固然都知道,馬英九能成為統派超級明星,既當選首都市長,又當選總統,這其中統派媒體真是最重要的抬轎角色,但如果我們據此就要求本土派媒體也來扮演相似的角色,那答案就來了,「幫忙?他不來扯後腿,我們就謝天謝地了」。我來說一個自身的經驗:在公元二千零八年的總統大選,「新台灣」周刊可說一路相挺謝長廷,主要是基於台灣派立場,且謝長廷在高雄亮麗的政績實非對比的院轄市長,馬英九在台北那些爛成績所能相提並論,這樣的支持謝,豈不是非常的理所當然?然而「新台灣」卻是台灣媒體市場的異類!這主要是本土報從來不提謝的實質政績,而光挑一些莫須有的缺點在批評(譬如誣指「主張」憲法一中),這使得「新台灣」的讚美謝,非常的「特立獨行」。一直到今天,政權都被馬英九騙走了,我們仍不時可在本土派陣營(主要是某些挺扁反謝團體),聽到嫌棄謝的聲音,甚至還有將我歸類為「謝系」,試圖矮化本土能量的耳語,這本土報的扯後腿後遺症,能說不大嗎?
而本土報自從扁被國際洗錢防範組織盯上,捅了大樓子,而自甘「權力下放」,指定本土報屬意人選當「接班人」後,它對陳水扁的相挺倒是很鮮明。問題是在那個時空才轉性相挺,已是私心作祟,更阻礙了綠營從扁重傷害中,自我療傷的節奏。一直到今天,其相挺的態度仍很一貫,但相對的,檢討扁對本土派所造成大傷害的聲音,卻一句也不能出現。本土作家李筱峰曾嘗試檢討了一下,就立即被挺扁派群起圍剿,從此就看不到他文章了。當然,細心一點的話,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挺扁派,透過本土報,正在批判民進黨「不夠本土」,或挺扁不夠積極(好像是民進黨把阿扁抓去關的),甚至嗆聲要另外組黨。台灣是一個多元社會,我們社會本來也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但以本土報這樣的言論重鎮,它所設定的這個方向,是真的高明或有「大家長」之風嗎?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罷了。
我之前說過,陳水扁其實已經成為馬英九政權貨真價實的人質。阿扁為了走出監牢,他只有不斷向馬英九求饒一途。而換成中國人的政治鬥爭思維,我如果是馬氏的策士,我的盤算和建議如下:我放了你(或將來特赦你),對我有什麼好處?或你要做什麼來交換?(這是人質談判的必然過程,我相信馬陣營也早就如此設定)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在貴陣營(本土陣營)仍有一定的影響力,運用該影響力,造成內部的紛擾與分裂(即利用價值),以便我在未來更容易維持政權。此外,我相信挺扁派核心要角也早就心知肚明這一趨勢,我比較不能明白的是,為什麼本土報必須去附和這個趨勢?這算是明智嗎?
我很高興最近已有人看出這個端倪。根據報導,日前台教會有一場「中華民國流亡台灣六十年」的解釋權研討會,彭明敏教授應邀出席,他在會中就說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他說根據他的研判,下屆總統選舉前,除了中國會以各種笑臉攻勢為馬加持外,「甚至陳水扁前總統也可能被特赦」,「屆時台灣人的自覺在哪裡?」彭教授畢竟是一個與中國人週旋有年的「老先覺」,提前預見了這些。試想,在本土報的全力加持之下,只要挺扁派持續他們在媒體攻心的力道,馬氏一旦特赦了陳水扁,那當然會贏得這一大票人的感恩、感激,加上選票回報了。只不過,我們至今都還不知道(無從自本土報感受),阿扁一家人對本土派做了什麼?造成什麼無可彌補的傷害?接下來我們卻又要去感謝馬英九的「龍恩」了,實在很弔詭。
台灣的職棒在總冠軍賽結束後 就爆發了打假球遭偵辦醜聞,這件事讓各界痛心議論紛紛。試想,好不容易重新營造了超高人氣,企業也開始願意投入支持這一項號稱本土「國球」的運動,殺雞取卵的行徑又出現了,國人的感情要置於何地?但別忘了,去年陳水扁在剛卸任總統不久,就召開記者會,向國人鞠躬道歉,坦承家人有匯款國外,「做了法所不容之事」──這一段過往,不是比職棒醜聞更嚴重、更傷透我們的心嗎?接下來的日子,我們一方面因扁家醜聞,而在人前抬不起頭,另一方面,又要忍受若干挺扁派,在本土報的狂妄指責(指控我們挺扁不夠積極),人生真的很晦澀。
但看馬英九的治國能力,除了面對天災的吊兒郎噹以外,他當黨主席,結果中常委全因「送禮」醜聞而要創記錄重選,國民黨籍立委一個個因賄選或美國籍被判當選無效,他自己的綠卡疑雲未消……而他在台北市留下的一堆爛攤子,最近又忽然從天上掉下來開放美牛高風險部位消費衝擊,而使得全國叫苦連天,縱使牛肉進口業者也因爭議擴大而受害,凡此種種,都印證台灣社會已準備好要淘汰這個親中政權了。但唯一的變數,卻是本土派在媒體的配合下,未來的紛擾仍可預期。因此,我仍難忘二十年前張榮發的那一句名言:「談什麼幫忙?別來扯後腿就感恩不盡了!」──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