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的進化版
民主派的進化版
2011/08/04 第期
親愛的讀者,上次談到民進黨有些先進們,並不缺魯迅所說「橫眉冷對千夫指」氣魄,倒是缺乏「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修養。前者指的是從事民主運動、對抗強權的光榮記錄,後者卻是現在面對蔡英文時代來臨,所應該具備的心理建設。

 


要實踐「俯首甘為孺子牛」談何容易;容易的話,就不會有陳水扁在當權時,抵制謝長廷接棒的歷史悲劇了。但是我覺得謝長廷是一個有能力掙脫「命運的鎖鍊」宿命的人,因此願意不厭其煩,「推銷」我在他身上所發現的某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剛好是許多台灣英雄們所欠缺的。我先來講一個故事:最近蔡英文正忙於參加各種競選造勢場子,而在幾次屬於中產階級的聚會場,我都看到小英背後站著一位醫界名人,顯然那是我所認識的,這位熱心朋友所號召的場子…….


 


時間是將近三年前。二○○八年秋天,「新台灣周刊」因難以為繼,而決定暫時停刊,有幾位長時期關心的朋友,安排了一場餐敘,想要順便探詢是否有轉機,這位醫界友人也在其中。朋友知道我相當欣賞謝長廷,也請先生出席了。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的台派,剛遭逢扁案土石流重傷害,先生是民進黨的領袖級人物,難免首當其衝,生命的挫折乃可想而知。餐敘中,大家都相當有默契,絕口不提陳水扁三個字(做人做到這種地步實在很悲哀),但因為在座的人都是長期挺綠、出錢又出力的菁英,內心有一種複雜的憤憤不平,多少還是感覺得出來。


 


有人忍不住,開始責怪先生起來,怪罪他在選總統時,為何要說什麼「退出政壇」的話,以致現在被政敵抓到小辮子,「有能力的人動彈不得,難道要坐視台灣被賣掉?」先生當時的回答很誠懇,他說那時候講那句話是真的有那樣的感受,「心情是那樣」,並沒有「口誤」。在場的人都被他這一句看似平淡的話語所衝擊,因為先生所受的委屈與創傷才是更為深刻嚴重 啊。接著那位醫界友人為了轉移話題,就說他其實並不是很認同蔡英文的「作風」(那時剛接民進黨主席),總覺得她「太軟了」(文縐縐的意思),根本不像個反對黨主席。此話一出,在座的人紛紛表示有同感。這是在那個台派災後待重建時期,很普遍的感受。


 


等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發表完高見後,先生要開口了,這時大家都安靜下來,等待他「指點迷津」(長期以來都這樣)。先生說:「要多幫忙,讓人家做做看啊」。現在看來,這句話已沒什麼重要,但在當時,這樣的態度卻是一種貨真價實的台灣民主「進化論」──我們別忘了,先生在選總統時,黨內菁英從阿扁以降,是如何的在看衰扯後腿,而本土報又是如何的給他臉色看;在那個階段,台派綠營內部,「相互抵制」、「惡毒詛咒」,已成為一門顯學,像先生這種以身作則的風範,在當時可說發揮了相當重要的穩定力量。


 


民進黨總統初選期間,先生曾為小英辦了一場「便當會」,把他從政以來的中小企業支持者,「能量轉移」的意味相當濃厚;根據我所看到的影片記錄,小英在致詞時就坦承:「這三年來,謝院長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有任何不懂的,幾乎都是請教他,在協助我……」,這是小英自己親口證實的。至於我所看到的,那位醫界的朋友(他是北部社團相當有名望中堅分子),從那次親自感受到先生說:「多協助,讓人家做做看」之後,就已經在實踐那一句「俯首甘為孺子牛」名言了,不少小英的活動(選新北市或選總統),都看得到他在努力動員,出錢出力的身影。


 


公元二○○八年前後,我們的民主遇到大瓶頸了,這個時候,我們當然應該推出「民主的進化版」,才能讓我們渡過危機。講到這裡,我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唯一的本土報,在最近也能逐漸推出「進化版」。眾所皆知,本土報長期以來唯先生馬首是瞻,但最近已很明顯在轉向,肯逐漸拋開蘇氏包袱,給小英較大與正面的報導空間,實台派一大福音。可是我認為這樣還是不夠,它應該更積極一些,讓一些有能力的寫手,去描述小英與馬氏在民主本質上的差異,以及小英的優點等等;而不只是目前這樣,只在新聞事件上做資訊傳遞。在過去有很長的時間,這個媒體為了替先生排除政治障礙,曾花費心機在中傷先生;往者已矣,先生和蘇先生「相持不下」,我們社會就去找到一位較無政治記錄、還來不及被統媒白白布染到黑的蔡英文,出來帶領民主派,以免生命蹉跎,此乃自然定律,再抗拒下去也沒什麼意思吧?


 


讓我們把這一股「民主進化」的風潮,一起推向高峰吧!


 


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