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英雄的悲劇,其實也就是台灣人的悲劇。歷史上台灣人不團結,容易遭受分化,乃是人盡皆知,因此有一句諺語:「台灣人撒尿攪沙,難做堆」,傳誦至今。而追尋脈絡、觀察這種不團結宿命後,我們其實很容易可以發現,癥結就在媒體生態的貧血症,就是這麼簡單而已。媒體是一個破解謠言、傳佈正確訊息的平台,它同時也提供人們理性辯證,以及建立價值意識的管道──這些剛好是促使人們團結、發揮集體意志,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歷史上,蒙古人是少數,但它卻可以入侵占絕對多數的漢族,成為統治者(元朝)。然而在這個歷史故事裡,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傳說:那就是不堪異族壓迫統治的漢人,後來利用一個重要的創意,終於革命成功,驅逐了外來統治者。
這個創意始終令我好奇。小時候在中秋節吃月餅時,傳統式月餅內餡都夾有一張白色小紙片。據說這就是源自於昔時為了驅逐外來統治者,革命領袖想要號召鄉民群起力拼,就利用月餅包夾革命訊息的創意,而成為一種民間月餅的習俗。換成現代語言,昔時的月餅內餡紙條,也就是一種重要的媒體!而從這個月餅內紙條的故事來看,「媒體」的存在,其實是可以不拘形式的。換言之,不管是國民黨強勢泛藍媒體的「一黨專政」,或本土派令人扼腕的「一報專政」,這些悲哀的台灣人宿命,其實都是可以打破的。我無意老是拿唯一的本土報當批判對象,但因為它是「唯一」,某些愚蠢的行為,就會影響到我們集體存在的價值,我們就有責任給予適時提醒。
如果說媒體只要站穩「反對馬政府」、「反對統一派」立場,它就擁有百分之百的正當性的話,我現在就可以舉出某些例子,來印證其中的危險。自從馬政府上台後,由於所做所為太不得民心,幾乎天怒人怨,其民調支持度也急速下降。基於這種市場生態,多數統派媒體,其實也懂得調整戰術,他們不敢再胡亂歌功頌德了,以免在市場遭到無情淘汰。因此,我們很容易可以發現,統派媒體在最近就常製作反對馬政府政策的議題,也在市場導向上,大唱反調!那麼試問,我們可以因此就認定這些統媒,已經改邪歸正,成為有台灣意識的本土派媒體了嗎?這當然是痴人說夢;因為這些統媒,當他們經過這些技術靈活運用,而得以穩住閱聽市場後,在關鍵時刻,就會使出看家本領了──我們現在就可以想像,他們到時候會端出來的戰術,乃不外「馬英九是做得不夠好,但再給他機會,他會更成熟的」,或「馬政府雖不是很好,但綠營其實更爛,民主就是選擇一個比較不爛的,馬起碼不會像陳水扁那麼可惡!」因此,台灣人就心軟了,也很容易就在各種小利引誘之下,屈服了。但統媒,終究還是統媒!
這其中,最能引發集體記憶,以及民眾共鳴的,其實也就是後面那個陳水扁因素。這幾天統媒其實也已經在炮製那個把戲了;眼看縣市長選舉近在三個星期後,但馬政府的施政持續出紕漏,統媒就端出一道大菜了──那就是報導一個已經炒作過,但毫無事實根據的假新聞,聲稱陳水扁「曾在帛琉洗錢十四億」,這種轉移焦點的章魚噴墨戰術。統媒的習性我們並不難察覺,但明知陳水扁因素是本土派的大罩門,本土媒體為何不能免疫,而始終讓那一群言之無物的所謂「挺扁派」,在壟斷言論市場呢?這不是把本土派,完全押注在一個鐵定會輸的輪盤上嗎?最近老K的閣揆吳敦義,被揭發和一個殺人黑道情同換帖兄弟,夫婦共同出遊渡假聖地峇里島,而引發政界震撼。此事依我的判斷,和吳敦義的香港偷偷摸摸之行很類似,都是國民黨內部鬥爭的後繼戲碼,一來綠營沒有那種本事去取得那些資訊,二來吳敦義這個人,乃是受到「鬥人者,人恆鬥之」的報應,他在老K內部的人緣,於此可見一斑。但無論如何,有一個人最適合就此事件,提出國民黨與黑道掛鉤的歷史與本質,並用銳利的文字,提醒台灣人在此事件中應有的自處之道。這個人就是本土派有風格的作家李筱峯!然而多麼可惜,早先有李氏專欄的本土報,如今只因排斥「拒絕非理性挺扁」的李氏,我們終究看不到李氏文章了。啊,黃鐘毀棄。
而瓦釜雷鳴的結果,就是坐令不時出現的為某人造神,在自己內部自得其樂,「扮皇帝」的斗大新聞標題,一再出現。現在才二○○九年,但它卻一再宣稱某某「選總統」,好像下個月就要選總統了,而不是在選縣市長,真是歌功頌德,捧瘋了,猴急到這個地步。我當然知道社會本來就有趨炎赴勢的顯性因子,但看到有些本土派朋友,如此投合本土報的「口味」,去寫文章力捧那個二○○七年,在民進黨總統初選被本土派不認可的人,多少還是有些感傷。往昔民進黨在力爭上游或因天公賜福執政時,只要綠營內部菁英有人願意站出來批判民進黨,這些投機分子就會在統派媒體成為明星,其所言也會上統媒的頭版頭條。現在則是只要有人投合本土報的胃口,投文力捧某人,此投文者也會被採用,且冠上斗大的標題,好不風光,得以驕其週遭。新投機分子於焉誕生。
當然,類似李氏作家的,就叫做不識時務也。然而人類的民主文明、進步文化等等珍貴價值,其實都是這些「不識時務」的傻瓜在當推手,在創造典範的;所謂「識時務為俊傑」(畢竟它是本土派僅存的大報啊,擁有壟斷獨占的優勢,縱使不講理,在本土派內部也是貨真價實的硬道理),發展到極致,諸如陳文茜、胡忠信這些人,他們投向更有地盤的統媒(占三分之二以上的版圖),豈不是更是有遠見的「先知」了?因此,我每次看到本土報在用那一套「蔣總統英明」的幼稚手法,在力捧綠營某特定對象時,總會大興畫蛇添足之嘆。試想,它用了多少力氣在批判馬的親中政策,多麼大快人心,但卻在末了祭出這一道菜──明明是栩栩如生、動人心弦的一幅畫蛇之作,卻又要拙劣的加上「蛇足」(只因它要炫耀過人的作畫技巧?)實在很討厭。
馬英九有一個民間好友陳長文,這個人是大統派,在郝柏村獨攬軍權時代,曾是風光一時的法律事務龐大既得利益者。這幾年來,他偶而會寫文章主張國民黨黨產應「歸零」,在統派裡面,這樣的說法很異類,民主派有些人難免就把他當成是「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甚至認同他是本土派的「朋友」。但這幾天,他的馬腳就露出來了。在某個公開場合,陳長文意氣風發在台上說:「馬英九當選總統,填補了失落的八年,要再連任,以八年來填補失落的二十年!」所謂「失落的八年」,當然指的就是民進黨執政的八年,終究被這些復辟派視為很不堪的「失落」;而所謂「失落的二十年」,也就是要再加上李登輝執政的那十二年。天可憐見,李登輝和民進黨聯手打造了台灣的民主奇蹟,套一句李登輝在「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所說的,有生之年,他不希望台灣人再過那種聽到半夜有人敲門,就嚇得半死的白色恐怖日子,而他果然做到了;台灣開始一步步邁向自由民主,人民有充分的言論自由(雖然媒體生態始終嚴重失衡),也慢慢具備某些憲法保障的自由條件(雖然始終沒有公民投票的自由),但這些人卻一點也不領情,把李登輝視為盗取他們統治特權的壞人,如此的統派思維,我們也就約略可知這些外省權貴,他們骨子裡的價值觀了。稱他們是老K的復辟派,哪有什麼不恰當的?
而這麼露骨的陳長文,可以想見的,日後仍會是那些統媒視為珍寶的寵兒,統媒終究是統媒,到處都有「范蘭欽」,只不過有些時候,他們會使用某些較較斯文、較炫人耳目的包裝紙罷了。而在這一場沒完沒了的媒體戰爭中,我們其實很容易拆穿他們的假面。譬如前一陣子才在向台灣人大大洗腦,以「兩岸六十年」,這種忽視台灣人歷史感受的「台灣人消去法」,大玩統派伎倆,現馬政府又要編列大筆預算,計劃明年起,以近兩年的時間,要在各縣市採遍地烽火手法,玩那一套「建國百年」戲碼了。試問,到底是「六十年」,還是「一百年」?光就數字,我們就看到統治者拙劣的騙術了。在台灣慶祝什麼「建國」一百年,那我們何不想想,一百年前,一直到一九四五年的六十幾年前,台灣還在日本人的統治之下,是日本國呢,那這個「建國」,建的什麼國?而蔣介石被中國共產黨趕到台灣時,曾白紙黑字說「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了」,現在卻自拉自唱什麼建國一百年,台灣人會有共鳴嗎?知識分子會拋棄理性,去接受那一套老掉牙的政戰說辭嗎?這未免徹底看扁台灣人了。總之,就是「外來政權」的戲碼。
不過我們也別忘了,蔣介石當年倉皇逃來台灣,這個外來政權,不但帶來荷槍的軍隊,帶來統治者,很重要的,還帶來了媒體!而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個媒體的魔咒,也會始終伴隨我們,但我們絕對不能放棄希望,想想那個中秋月餅夾紙片的歷史革命故事,一個小小的創意,就能趕走外來政權呢。啊,媒體是可以創造出來的,到處有媒體機會,我們以現代人的智慧,再加上眾志成城的意志力,終究能夠在已成氣候的台灣意識、台灣認同加持之下,重啟希望的。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