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主政治之路,真像一部開在鵝卵石河床上的吉普車,一路顛簸搖晃,這幾年尤其顯著,坐在車上的乘客,一路不舒服,乃可想而知。
五二○這一天,陳總統卸任了,馬總統在風光中上台,套一句古人的詩詞:「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不僅阿扁立即要去面對司法的清算追殺,整個民進黨在交出中央政權後,真的是一無所有了,二十年的本土政權因而在難堪中畫下句點,更是令人感慨萬千。回想八年前,同樣的五二○,李登輝在將政權和平轉移給阿扁之後,只上了演說台揮揮手,簡單道了兩聲「再見、再見」,就驅車離去,前往球場揮桿了,洒脫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民主,原來是可以如此這般洒脫而充滿人民喜悅的,但經過這八年的演變,扁的卸任之日,顯得太多畫蛇添足、拖泥帶水舉動,最令人不舒服的,則是扁前腳剛走,司法單位(特偵組)就立即召開記者會,宣布已對其任內的國務機要費案雷厲風行偵辦,並對其個人實施「境管」,卸任國家元首的尊嚴,盡掃落地。這樣的民主情境,惟殺氣騰騰而已,豈有什麼進化喜悅可言。
當然,民主的發展,冥冥中或許有一種業障迴向也說不定,因為第一個被司法偵查的卸任國家元首,正是下台不久後的李登輝,而被阿扁為了博得統媒叫好美名,說大話下令司法偵辦的(所謂國安秘帳案及拉法葉案)。卸任的元首,原有民意基礎及社會付託的尊貴地位(民選產生),但屢被一些用膝蓋想也知道是無中生有的刑事案糾纏,這不是什麼司法獨立或鐵面無私,而是貨真價實的對民主的一種褻瀆。阿扁在總統任內,掌握權力時,既無意去維護這種民主神聖性,以及卸任元首的尊崇,到最後迴向到自己身上,也是民主發展過程的悲哀。
然而馬英九在他的總統就職日,以這種追殺當日卸任元首的方式,來當自己的配樂,實在也不是什麼好兆頭;縱使在就職演說中不斷有藍營支持者的歡呼掌聲出現,也難以沖淡肅殺之氣。人們因此很快也從媒體報導中發現,他剛任命的閣揆劉兆玄,竟在走下鋪了紅地毯的階梯時,結結實實摔了一跤,整個人都趴倒地上,場面難看。而馬英九精心準備的就職演說辭,一開始就花費大篇幅在數落陳水扁時代,民進黨政府的種種不是,這種洩憤式謾罵風格也令人不忍卒睹,在就職大喜之日就不說好話,大觸自己霉頭|如果這就是新任國家元首的高度與氣度,那台灣的民主又能從阿扁時代結束後,超越什麼?恐怕是沈淪的預兆吧?不管如何,五二○這一天,種種民主不祥的隱喻,已令人感到不安。
現代國家的民主風範,其實是伴隨大眾傳播媒體在形塑的。我們現在所感受的種種民主的不祥,媒體所發揮的詛咒能量,可說扮演了重要角色。八年來,媒體對台灣民主進化,負面效應總是大於正面效應。統派媒體延續昔日「逢李必反」的風格,對「逢扁必反」愈演愈烈,到最後它對在上位的阿扁,幾乎完全失去說服力,當然也就無從去規勸、形塑一個成熟良善的陳水扁。而在自立報系、台灣日報相繼關門大吉之後,唯一的本土派大報,則開始顯現一種媒體暴發戶的粗魯與權力傲慢(因緣於本土獨佔的有利地位),本土政權在唯其所賴的險惡環境中,不免要掉入被要脅勒索的陷阱;本應具有本土仲裁者風範的文化大家長,在淪喪文化使命感之後(舉例而言,它從未出面調節李、扁不和,以及扁長情結,反而從中挑撥分化),終使本土派遭逢這一段冰河期。
台灣社會的媒體生態,竟是如此充滿民主的晦氣,全以殺雞取卵式手法,在操作台灣的民主進程。從今天起,剛交出執政權的民進黨,是陷入超低潮了,但對媒體而言,政治新聞從此也沒有什麼看頭了,殺雞取卵的結果,總是社會共同受害,媒體也占不到什麼便宜。
在表面的馬英九政權「冠蓋滿京華」時,斯人獨憔悴的,恐怕並不只是陳水扁或民進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