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旅日作家黃文雄原著的「哲人政治家──李登輝之『我』」出版了,下星期一(十月二十四日)在亞都麗緻飯店有新書發表會。我今天就把我寫的序文附上。這本書很值得一讀,最主要是我希望大家透過這個機會,連結上我們父執輩的精神世界──國民黨外來政權,以及它在台灣所佈建的中國醬缸文化霸權,始終宰制著我們的思考領域,我們必須找到方法,去掙脫這些心靈枷鎖;這一本書將提供我們超越自卑的可貴線索。
出版者:前衛出版社,電話(02)2586-5708
將近三個月前,國民黨的馬政府利用政治打手特偵組,污衊前總統李登輝在十七年前,曾有「貪污」嫌疑時,我寫了一篇文章反擊這些小人莫名其妙的指控。
文章出來後,一家相當有規模的新聞網站,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打電話找我,希望能夠引用我文章的觀點,來當她報導該重大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同意之餘,我也有很深的感慨:因為女記者顯然被我文章中所舉,某些顯而易見卻被社會長期忽略的事實,所震撼而覺得必須加以引用,以免年輕一代的資訊工作者,繼續活在不清不楚的資訊迷霧中。
我那篇文章主要是說:台灣的民主環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有一大半是李登輝當年自我限縮權力去換來的──包括總統任期六年改為四年、取消可以無限制連任、廢除可以整肅異己的方便法律、裁撤可以當自己超級武器的警總、把用簡單的公關收買手法就可當選連任的總統選舉,修改成充滿不確定性的人民直接選舉……;因此,馬先生和特偵組的社會地位,根本就是來自於李先生的民主路線,現在反過來對李先生進行鬥爭,這種有悖天理的政治操作,是不可能獲得社會認同的。
果然這個事件引起社會強力反彈,就連馬陣營的一些深藍朋友,也覺得此舉實在太過分。現在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切入,來問自己:李登輝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我認為對一個創造歷史的人,我們必須先有一顆細緻的心,才可能正確認識。以我個人的經驗,雖然在一九八八年李先生開始擔任總統時,就撰寫報紙每日專欄,而有了節奏密集的政治觀察,但一直到一九九九年五二○當天,我才算是有了「正確認識李登輝」的入門準備──這就好像我在三十歲那一年,一個作家朋友告訴我,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台語「隨便啦」、「都可以啦」,其實就是帶有古意的「請裁」,而不是被粗糙引用的文化淺薄;從那個時刻起,我對自己的母語,才開始有了縱深的思考與觀察。
一九九九年正是李登輝擔任民選總統的第三年,那一年政壇最關切的一件事,就是李先生會不會參選隔年將舉行的,第二屆民選總統?按修憲後的選制改變,李先生並非沒有參選空間,且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有不少本土化改革未竟事宜,接班問題連宋之爭愈演愈烈,不少人希望李先生能出面參選,穩住陣腳……。李先生對續任與否遲不表態,國內外猜測的聲音四起。到了五二○那天,李登輝親自撰寫的「台灣的主張」新書,正式出版(日文寫作,再製作為中文)。在該書的最後一個章節,題目是「李登輝不在位後的台灣」,這幾個字已經清楚說明了一切──原來李先生早就決定不競選連任,但他希望人們從他的新著中去明確探索這個訊息,以便更能清楚認識他的心路歷程。而就在那個最後章節,當我讀到以下的文字時,內心是有著無比的震憾:
………………這股愛台灣的熱情,在我變化莫測的人生中,時而燃燒,時而潛沉,支持我走過這七十多個年頭。省思今日的台灣,就像歌德的《浮士德》中動人的一幕,我不由得很想吶喊:「停下來,妳是多麼的美麗!」但今後台灣還得面臨許多的挑戰,接受各種的考驗。台灣的歷史,還要繼續寫下去。………………
這是一段熱情洋溢,有如大海澎湃的文字,我從這裡看到的李登輝,並不只是創造台灣民主奇蹟的政治家,更是一個試圖超越時空限制,而有著豐富才華的文學家、藝術家──在李登輝時代尚未開展之前的台灣人,其面貌圖像事實上是相當模糊的,任憑一再更迭的外來政權粗魯操弄;到了李登輝時代,他全神貫注,將台灣人的形貌雕塑出來,台灣人的可貴生命力,因而開始顯現,並有了多元光采。因此,從某方面看來,說他是類似羅丹那樣的雕塑家,也不為過。
然而以台灣內部流通的資訊,並不足以讓我們認識李登輝,這個世界級的傳奇人物。這主要是語文的問題,李先生在表達他思想層次的訊息時,似乎日文才能呈現該有的縱深。舉例來說,日本的大文豪司馬遼太郎,就能從他的口中,掏出「生為台灣人的悲哀」,這樣的內心話,但台灣本地的訪談者,卻沒這個本事。這乃是歷史變遷對台灣人的捉弄;我們的父執輩曾出生為日本人,以日文在表達生命的喜悅與哀愁,但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卻被迫要以中文為表達工具,與日本文化的連繫受到阻撓,甚至須切斷與父執輩的深度情感連結。
李登輝退休後,我曾有幾次機會和他聊天,有一次他很感慨的說:「可惜你不會日文」;我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我當然曾想過要學好日文,但是這三十年來,人生的精華都用在和台灣的中國文化霸權週旋上有些願望就必須擱置了。我的經驗其實也是我這一代普遍的經驗,那這樣說來,我們的損失可大了──李先生快九十歲了,我想知道他留給台灣這塊土地,以及這個浩瀚世界,是什麼樣的資產?就好像我們的父執輩,留給我們一本厚厚的黃金存摺,但我們卻遍尋不著,那種懊惱乃可想而知。
簡單的說,描述李登輝的書籍不夠多,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就政治表相在敘述評價的;對我來說,那些並不足以描繪出一個線索,來告訴我們「黃金存摺」在哪裡?有一次我和李先生聊到類似的話題,我說某某人又寫了李登輝故事的書,看來是有花不少心力在寫作,但我怎麼看,都不如「台灣的主張」這本書,能帶給我啟發。李先生說:「那不一樣啊,我自己寫的書當然會有差別」,然而這沒有完全說服我,因為當事人和一個敏銳的詮釋者,所能提供的線索有時還是不同。
舉例來說,李先生有個在生活上相當親近的友人,同時也是我的好朋友。四年前有一天,這個友人告訴我:「老先生最近心情很低潮,常出現不尋常的感嘆;因為他很欣賞又聊得來的一位學者,去世了」,這位去世的學者,當時才四十二歲。照理說,像李先生這樣見過大風大浪的政治家,是不太可能會為這麼一件事而陷低潮,但我當時卻感到「能夠理解」,而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在二千五百年前,亞洲有兩個偉大人物,也有相似的心路歷程:佛陀最得意的弟子早他去世,或大儒孔子的弟子顏回去世,都曾使大人物悲痛神傷,體會世之無常,而令人發現一個偉人身上的共同「密碼」──那就是他們擁有一顆多感的心靈,但總是運用突破人之極限的意志力,時時刻刻在加以超越。
有較多的機會和李先生聊天後,常會發現他談到對台灣土地的愛,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時,語帶哽咽、眼眶泛著淚水。我認為這些必須透過文學、藝術,或甚至是音樂,才能深刻描繪出在老先生身上,「時代的悸動」。退休後的李先生,很喜歡接觸年輕人,也急切地想要了解現在年輕人,內心在想什麼,因此他會相當有耐心和相差一個甲子的年輕人交談;不斷提出問題,也傾聽年輕人用當代流行的術語說明。我每次在一旁看到這幅景像,總是特別感動,因為這個擘畫台灣民主路線的老人,很顯然是在年輕人身上,發現了多元民主為這塊土地,所帶來的真切生命力,而有著無比的欣慰。這是一幅散發生命光輝的畫像。
李登輝的存在,就如同台灣這塊土地的存在,是令人讚嘆的奇蹟──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但在一天之內,人們卻可以在這塊特殊的地理,發現生長在地表的熱帶、亞熱帶、溫帶與寒帶等四種特色植物!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只用政治的語言去解讀李登輝,縱深也會有所不足。因此這十年來,我一直期盼有人能夠從較宏觀的視野,提供我們探照「李氏寶藏」(我前面所說「黃金存摺」)的動能與線索──套一句現代科技的用語,也就是提供一種3-D畫面,來探索李登輝的生命故事,與令人驚艷的精神世界。而按照我的觀察,這個人必須要有深度日文素養,以及濃厚的台灣情感,才能真正觸及李登輝的內心世界,並填補李先生和我們這一代之間,殘酷的歷史斷層。
所有的傳奇,終究會找到詮釋它的主人。台裔日籍的大文豪黃文雄先生,顯然也感受到了我們這十年來,所急切散發的念力,就在李先生將近九十歲,而他自己七十三歲的這一年,終於完成了這一本日文原著的「哲人政治家李登輝」,從哲學領域探索李先生的精神世界。看完這一本著作時,我久久不能掩卷,內心許多苦悶與疑點,終於得到了解答。套一句中文的說法,算是「打通了任督二脈」。按照黃先生在書中所稱的,「李登輝可以說是在美日中文明衝突與文化摩擦中,成長出來的代表性人物」,這一本書要帶我們去探索真正的李氏寶藏,這個使命是多麼不容易。
我因此很好奇這個過程的繁複,有一天當面問了黃先生,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對李先生作訪談?黃先生說:「就是這十年啊,十年來和他對談的結晶!」我大受感動,人生有多少個十年?黃文雄先生用十年的工夫,為我們留下了可貴的文化元素──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文學、藝術的創作者,運用這些元素,去詮釋更豐富的關於李登輝,這個偉大哲人政治家的價值。
而更重要的,台灣人的形貌,也將由於這些元素的注入,更顯明亮耀眼。是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