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蘇會這麼硬拗難堪,看來有點違背普通常識,這其中當然就是有原因;蔡英文或許是心知肚明,也或許根本就不知道,但都沒關係,因為只要按照她自己設定的節奏走,蘇先生的干擾都不會影響最後的結果,這一點我在後面還會談到一個歷史故事,以資佐證。至於蘇貞昌為何當眾讓蔡英文下不了台(也等於讓自己下不了台)?我的看法很簡單:他就是希望蔡主席趕快來勉強他,請他當副手;但問題是他自己已先把話講滿,「絕不接副手」什麼的,正因為這樣,他更希望蔡主席能舖排一下,幫他找台階,偏偏蔡主席
似懂非懂,一點動靜也沒,這令人更生氣。
政治人物看多了以後,我們總會有某些心得:那就是那些在行為上特別囂張跋扈的政客,他們的心理狀態就和戒不掉奶嘴的幼稚耍賴小兒一樣,雖不可理喻,但不難揣測。蘇先生和馬先生,多少有這種特質,昔日阿扁當權時在霸凌謝長廷,這種特質也很明顯。在蔡蘇事件上,如果有人一定要反對這種說法,稱蘇言行一致,自始就宣稱不任副手什麼的,那為什麼不去看二○○七年,蘇先生在發誓絕不當副手之後,還不是「勉為其難」接任了?那麼這一次蔡主席為什麼要裝蒜,這才令人抓狂吧?不過話說回來,我為了不想再
承擔替蘇找工作惡名(當年蘇落魄時,曾幫他找到民進黨秘書長工作),也要好心提醒蔡主席:挑選副手像阿扁那樣,找一個來相罵的,這種例子很少,但呂秀蓮起碼不像是會毒死總統,以方便自己登基的邪惡之士,因為這一點正是所有想當總統的人,最先考慮的事項。與其將來當選後發生讓社會驚惶的不測事件,倒不如現在忍受一些言辭騷擾,解救泛綠同胞。
我現在就來講一個歷史故事,以期勉蔡英文──我這是服膺謝長廷的理念,既然小英在政治經驗上較有不足,我們就盡量在各方面,提供她有用的協助。話說蔡英文所碰到的黨內蘇貞昌風暴,基本上就是一個特定結構下,必然會發生的台灣經驗。在往昔,也有人稱這種現象是「台灣人的悲哀」,和李登輝所稱「生為台灣人的悲哀」,那種場域論略有不同,純粹是一種對團體內不團結現象的感嘆。蔡英文曾經當過李登輝總統,制定國家方向政策研究的幕僚,但那時已是老李地位穩固的時代,在蔡主席參與之前,有一段
歷史她沒經歷過,卻是台灣民主發展史很重要的一環,也可以拿來當她現在的借鑑──歷史不能遺忘,經驗必須記取。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因蔣經國忽然去世,李登輝無預警接任了總統;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老李只是「代理總統」,並不算是正式的總統,從時空背景來探照,這和小英現在聲勢看好(馬英九被看衰),有可能當正式的總統,情況有點類似,因此,結構性的麻煩來了。橫亙在老李面前的,並不是反對黨的挑戰(剛誕生不久的民進黨很少為難他,反而暗中給他不少助力,如同現在國民黨某些本土派,其實也在暗中祝福蔡英文),反而是自己黨內邪惡勢力的串連扯後腿,千方百計要拉他下馬,嚴重的時候,連軍事政
變、暗殺等等耳語都滿天飛。
歷史上就稱這一股黑暗勢力為國民黨「非主流」,而當時非主流派溫床所孕育出來,向李登輝放膽挑戰的代表人物就是林洋港;林洋港可以肆無忌憚干擾老李、挑戰老李的理由,最重要的就是他比老李「政治輩份高」,這一點和現在的蘇先生,不斷強調他比小英老資格,意思是相同的。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林洋港的政治資歷:在蔣經國刻意提拔下,一九七六年任台北市長(官派非民選)、一九七八年任省主席(官派非民選),這兩項重要的政治資歷,他都是李登輝的前一任!簡單的說,就當時的老K式政治倫理,林洋
港的政治排行榜,確是在老李前面。問題是李登輝不像林洋港那麼汲汲營營,這一點令蔣經國比較放心,就挑老李當了副手,可能林洋港一直在內心詛咒,以致後來就出來讓老李難看了。而在二十多年前的媒體生態,和今天比較起來,也相差不太大,因為那時的強勢媒體也都一面倒在幫林洋港造神、造勢,用意就是不讓李登輝好過。
因此到了一九九○年,就爆發了嚴重的主流、非主流之爭,原因是那一年要決定李登輝能否從代理「真除」,正式當選總統(由國代選舉,但儀式上要先在國民黨內通過提名),林洋港就和非主流勾搭,不斷挑戰李登輝的聲望和地位,然而李登輝在內外交逼之下,實質面一點也不退讓,副手並不挑非主流人馬或林洋港(自己選中「沒有聲音」、好配合的李元簇),也就是給面子、不給裡子,這下子林洋港為首的非主流派就更氣了,一度在黨內杯葛,又在國代投票選總統之前,宣布用「林洋港、蔣緯國」,這一組人馬
來和雙李競爭──史上所稱的主流、非主流之戰,上演到最激烈時,由於媒體一面倒煽動、支持非主流,導致社會人心惶惶,當時外資撤走及對外移民人口快速增加,都在歷史上留下佐證記錄。
而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台灣人總統」李登輝,想辦法要把他拉下台的,竟也是「台灣人」林洋港,這件事由於太諷刺,所以那時民間就流傳說林洋港是「台奸」;表面上林洋港被強勢媒體捧上天,但在民間其實很多人在唾棄。我記得我那時在本土報寫專欄,是大眾媒體上極少數挺李反林的言論,有些外省籍忠實讀者就寫信質問我:「你們台灣人自己都不團結了,難怪外省人看不起你們」,當時讓我有不少省思。我最近常說台灣人(不分省籍)一定要「掙脫命運的鎖鍊」,其實概念就是從那時產生的。林洋港多次率領非主流向李出招,老李都把他們擊退,到了一九九六年,不死心的林洋港又組成「林郝配」參選總統,也只獲得難看的「第三名」,這是後話。
當年那一段和現在這一段,程度上或有不同,本質上是類似的。我講這個故事的用意,是在提醒蔡英文:這一關卡並不是簡單的黨內團結,這種層次的問題,這是考驗一個未來領袖的膽識,與我們社會要不要選擇托付你的嚴肅課題。那些還在觀望,等待要靠攏過來的力量,正在仔細衡量呢,如果閣下還沒有這種膽識的話,我們怎麼敢冒險離開邪惡陣營,向這邊投奔呢?
現在已經沒多少人記得林洋港這個曾被冠上「台奸」的人了,然而很重要的一點是:李登輝後來能創造台灣民主奇蹟,被國際社會尊稱「民主先生」,他的考驗與通過試煉,就是從「抗拒林洋港」開始的;歷史家並不會從「李登輝不思黨內團結」的角度,來解讀這件事。同樣的道理,蔡英文也應深刻體會「抗拒蘇貞昌」的內在意義,千萬不要被廉價的「團結」口號誤導了時代價值,才能開啟時代奇蹟。下次我還要講另一則相關的故事。
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