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問舍」的故事
老包
2010/06/30 第期
親愛的讀者,上星期談到在傳統媒體生態中,統派集團為了因應昔李登輝民主路線所佈下的「民選守護神」(國家支配權力與制度的更迭,全由民選機制所決定,這意謂著占多數的台灣人,較有機會防衛自我的權益,在台的假中國人則優勢頓失),早就使盡渾身解數,順利擴張原本就占優勢的媒體版圖;在此同時,為了一勞永逸,統媒也與對岸中國合作,循序漸進創造「以經促統」的利基,試圖讓台灣步向香港後塵,回歸「祖國」懷抱,以免民選守護神成為中國人在台灣予取予求的障礙。

相對於統媒如此的精心佈局,台派媒體則既弱勢又貧乏無知,常以「全國第一大報」沾沾自喜,而大玩狗咬尾巴自得其樂遊戲,卻不願正視在資訊市場始終處於不超過三分之一的殘酷事實(有關台媒近親繁殖致狗咬尾巴的幼稚可悲,我在近年的文章中已多次談及)。當然,台派媒體的無知與自大,或許與台灣人菁英打死不願投入資訊市場經營,致其產生壟斷獨占驕氣的後遺症有關。但不管如何,在傳統的媒體生態中,我們是龍困淺灘了,再優秀的素質與能量,皆無從發揮。我因此特別欣賞這一代的年青人,他們並不被傳統媒體生態所制約,反而在網路世界開拓出另一條生路,一條可以超越政治泥淖,建構自己人生意境的生路──欣賞之餘,我稱呼這是一種「時代的魅力」。而在上星期的文章中,我提到二○○八年總統大選,有人為了「求田問舍」,與綠營某大媒體相互唱和,運作綠營支持者「含淚不投票」;有朋友問我「求田問舍」的意思,這一點我在後面將會有所解釋。


我先要說的是,六月二十九日凌晨三點,我很高興見證了我所稱「時代魅力」族群,他們的歡呼與驚叫。在傳統的媒體生態中,這一陣子他們對於運動競賽的報導焦點,全集中在世界杯足球賽,台灣孤軍奮戰的盧彥勳,在溫布頓打進十六強,並沒能特別吸引這些媒體大人的注意力。但我們這些充滿「時代魅力」的青年族群卻很不同,他們自始就透過網路世界,在為盧彥勳加油打氣!英國的溫布頓,是世界網球的最高殿堂,而世界排名第八十二的盧彥勳,竟能一路過關斬將,挺進第四輪。六月二十九日凌晨,他的對手是網球界的A咖明星,曾是排名第一的美國名將羅迪克(世界最高發球時速的記錄創造者),賽前並沒有人看好盧彥勳,但我們的加油團和盧一樣,並沒有洩氣,始終以高昂的士氣,在面對這一場大賽。


盧羅大戰一共打了五盤,四個多小時,要論背後的資源與長時期的訓練環境,盧當然不如羅太多,但羅在一切表現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狀況正常,發球也一樣是重砲級),竟在冗長的之鋸戰中,輸給了盧!啊,多麼可愛的盧彥勳(在網路世界中,這一陣子「我愛盧」已成為最流行的名詞),他就靠著「沉著、堅靭」,以小搏大,逆中求勝的。在那一場五盤大戰中,到了第五盤,我其實是不太敢看下去的,因此對於青年族群後來稱那一晚是「爆肝噴淚之夜」,也特別能夠體會。而盧彥勳在奇蹟式打敗羅迪克之後,按例必須立即接受現場官媒訪問,他說:「我要把這一場勝利獻給我的家人,以及台灣人!」啊,多麼窩心的獻禮,比賽過程那一直出現在螢幕上,令人討厭的「TPE」礙眼字幕,終於得到平反。賽後他成了國際大媒體的大紅人(其實第四輪打贏的共有八人,但只有他最出鋒頭,若非溫布頓當局顧慮他接下來還有八強硬仗,為了他的體力,而限制採訪他的媒體家數,爭搶訪問的更多),而觀察入微的國外專業球評,也提醒外界不要再提什麼「Chinese Taipei」,「他來自台灣,盧彥勳稱同胞為『台灣人』,我們也該這麼稱呼」,看吧,我們被國共兩黨糟蹋那麼多年的童養媳名稱,就因為盧永不放棄的精神,終於替我們出了一口氣!


讓我們繼續祝福這個展現時代魅力的好小子吧,現在我要從盧彥勳的「永不放棄」精神,談回我們社會有可能侵蝕這一股高尚情操,而在瀰漫中的「求田問舍」風氣。在上星期的文章中,我提到某些台派菁英與媒體,為了「求田問舍」,間接暗助馬英九取得政權,而原本我所讚賞的統媒某個尚具台灣意識的主筆,也在「求田問舍」的思維下,最近竟不斷在塑造反李登輝、反謝長廷的氛圍,試圖向馬英九輸誠。我文中所說的「求田問舍」,其實有雙重意義,首先,這一句話是出自三國志魏書呂布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意思說國家都到了這個地步,無奈閣下身為對國家有影響力的人,卻仍然只顧求田問舍(只顧身家財產,而無遠大志向),面目可憎。「求田問舍」在一般市井小民來說,當然無可厚非,也是基本需求,但閣下既然是「有國士之名」,還兀自停留在那個層次,豈不是非常令人失望?


其次,我在引用這一句成語時,其實和台灣的媒體,以及民主發展的故事,大有關連。二十年前,一九九○年,李登輝從代理總統,擊退非主流派反撲之後,正式經由國民大會的老賊國代選舉,當選為總統;而同一時間,台灣的民主派,看不慣保守勢力的予取予求,經由學生串連,也開始發展成一股逼迫老代表退職、全面改選(包括老國代、老立委)的社會運動。李登輝當機立斷,相當有技巧地援引這一股民間力量,召開了歷史上有名的國是會議,並且從次年開始,一步步展開這一項重要的民主改革。這是相當艱鉅的歷史工程, 因為在憲政程序上,老代表、老立委的退職,仍要經過「老賊們」的修憲、修法,才能達到目的,等於是要這些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自廢武功,而老賊們的抗拒與反撲,也可想而知。這是「寧靜革命」必須去面對的。


基於民氣沸騰,老賊們後來軟化妥協了,但開出物質需求的條件交換。然而老賊們的胃口,在檯面下也是愈撐愈大,民主改革很可能隨時功虧一簣。民主派的聲浪當然愈滾愈大,就在兩邊僵持的關鍵時刻,一九九一年初,一向是外省族群信賴、老賊也愛看的「中國時報」,就在某一天的頭版頭條新聞,爆料指稱老代表們向李登輝政治勒索,當時斗大的標題,就是「老代表『求田問舍』」!換言之,連他們自己人(當時的第一大報),也看不下去了,因此情勢逆轉直下,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三日,老代表們就在國民大會,以超過四分之三的票數,通過了重要的修憲案(老代表退職條款)。


中國時報用「求田問舍」當新聞標題,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新聞史上一件值得稱頌的神來之筆,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新聞界都很津津樂道這個有學問的標題,也到處在打聽是誰下的標題(可能是不願得罪他們自己人,下此標題的神秘客,始終沒有被揭露)。當然,下標題的人,當時也沒有詳細解釋那是一句有典故的成語,但因為大家都知道老代表們要求房產,這求田問舍也就相當淺顯易懂了。


這些年來,我是見識了很多台灣菁英那些已經很有錢的人,仍在精心盤算著金錢利益,在「求田問舍」層次打轉的風氣(計較現實金錢利益,鄙視精神武裝),早就成為社會主流,這是台灣派媒體版圖,始終無法壯大的主因。當然,國共兩黨也是看準了這種台灣人心理(有錢的希望更有錢),才會從ECFA切入,運作化獨漸統路線。本身也算是半個國民黨人的林中斌(前國防部副部長,戰略專家),他說北京的新戰略思維,「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這話是千真萬確的;而在此之前,其實還有一個戰略思維,那就是「買媒體是買台灣的關鍵」。而不管是老共買媒體或買台灣,也都是和台灣人自我放棄,「國土之名,求田問舍」的習性有關。我們的人生,除了原始本能的求田問舍,難道沒有其他嗎?


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