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
老包
2009/12/30 第期
親愛的讀者,上星期我以「文化想像」為題,呼籲台派有能力的人,應有廣泛「投資文化」的勇氣與開闊胸襟,以挽救台灣窮得可憐的文化貧乏現象;這其中,我認為擁有雄厚財力的本土媒體企業,更應以身作則,率先拿出拓荒精神,以其天時地利人和條件,很快就能見到豐收成果。

二十年來,由於政治民主化的機緣,台灣人較熱衷談論政治,但對於文化事務,卻顯得異常冷漠淡然。政治與文化,如同人之雙腳,是跨越獨立國家門檻的必備條件。我們較熱衷政治事務,可能和美麗島事件衝擊、第一個本土政黨(民進黨)成立、李登輝成為第一個台灣人總統、民進黨執政等事件有關,這些事件背後豐富的故事,較容易浮上檯面成為顯性。但文化事務所碰到的機緣卻很微弱,也較零星渙散,始終無法累積足夠的能量,成為一種全民運動。舉例而言,在李登輝時代,有不少台灣企業家各集資百億,去成立商業銀行(有十幾家,多數賠光老本或不具獲利能力);倘若其中半數把那些資金投入文化事業,那伴隨民主化而來的文化運動能量,一定非常可觀,甚至可能成為另一項世界奇蹟。


台灣的政治民主成就,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文明奇蹟,但文化事務卻還處於隱性時代,成為「單腳跳躍」的不穩社群,這將是我們的世代隱憂。簡單的說,我們有豐富的政治運動,獨缺民間接棒演出的文化運動。我有一個開出版社的朋友,最近很感慨的說,台灣有大型的文化下游事業體(如誠品書店、金石堂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等等),卻無大型的文化上游事業體(文化出版公司),這和進步國家的生態分佈,完全相反。我想這主要還是觀念問題,人們對於不熟悉(隱性)的事務,較難燃起熱情。根據我的接觸經驗,在阿扁家族尚未破壞整體政治行情之前,本土民間企業對於政治捐獻常是出手大方,但若談到文化捐獻(或投資),就會很自然的縮手。


我們現在就從現實面來看這樣的單腳跛行後遺症。二○○八年總統大選,兩大陣營展開對決,很詭異的,政績和能力遠不如對手的馬英九,竟以懸殊票數贏得選舉。我們當然知道綠營的謝長廷,是受到扁家金錢醜聞拖累而吃了敗仗,但在這個衰敗因素的背後,其實更重要的,就是文化貧乏現象,導致社會集體精神與意志力的脆弱,民主路線很容易就兵敗如山倒了。我 們社會很能包容藍營擁有數百億(甚至近千億)不義黨產,但對於扁家出現一、二十億金錢傳聞,卻是如同飛沙進入眼簾,頓時尖叫跳腳,分秒不能忍受。這不是在替阿扁的金錢醜聞找合理化藉口,但其中的文化失衡現象,總是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總統大選時,謝長廷在選戰末期,曾出人意表說如果選輸了,他從此將「退出政治」。這句話一直讓支持者難以諒解,一來沒有必要,二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實在很突兀。但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當時兩陣營的競逐,以候選人的理念和條件來說,選民都不應該喪失理性思考空間,去倒向馬營。因此,我想謝長廷在那個時間點,已相當清楚他背負的是整個文化失衡重擔,身心俱疲,乃可想而知──所謂「孤臣無力可回天」,大概就是這個感覺。綠營內現在常有某些政治競逐者,拿謝氏那句話在「看好戲」,我認為這種心理態度相當幼稚膚淺,因為幾乎是把自己族群的缺陷(文化貧乏與失衡),當作嘲弄對象,並無真誠面對與克服的決心。這種輕浮態度,永遠也無法理解民主路線出了什麼大問題。


在歲末之際,重提台灣文化困境難題(包括媒體生態失衡),或許還是難以改變現狀,但我始終相信一種純樸的念力,就像埋在地表下的種子,總有破土而出發芽的一天。譬如我這二十年來奉為生活寶典的那句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我們民主發展的經驗中,事實上並不乏這樣的典範,只不過因為我們習於文化貧乏,而忽略了這樣的文化瑰寶。高俊明牧師算是一個典型例子。在蔣家軍事戒嚴時代,他不畏蔣家外來政權軍警特國家暴力,去庇護一個因政治迫害而逃亡的落難者施明德,也歡喜為此義舉而琅璫入獄,這樣的人格特質,正是魯迅那句名言的最佳寫照。高牧師的人生故事,不管放在哪個文明社會,都是一首動人心弦的史詩,但試問,我們社會可曾在任何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領域,去關注這個故事?答案當然是令人臉紅的,但這也是我們社會集體的失落。我常在想,一個無法用文化深度去解讀高俊明故事的社會(不管用什麼文化形式,文學、音樂、藝術、電影),是一個多麼淺薄的社會,縱使很有錢,那也如同德瑞莎修女所說的,「你們台灣人,在精神上其實是非常貧窮的」。台灣人空有寶貴文化資產,卻不願加以挖掘開發琢磨,坐視虛無主義瀰漫的結果,將難以避免「香港第二」的命運。


二○○九年終究走到尾聲了,「新台灣」宣布暫時停刊的這一年當中,我依約在每個星期努力寫一篇專欄和大家分享生活心得──我希望到了春天,能有一些關於復刊的好消息告訴大家;當然,我也很想聽聽您的意見。這一年來,大多數時間我用在自省與保持文化的敏銳。我覺得上天還是眷顧著台灣人的,雖然在去年摔了我們一記大耳光,但在今年,最大的眷顧是讓台灣人重新調整了視覺焦距,讓大家更清楚馬英九是一個多麼無能、多麼心懷中國排斥台灣的大政客;於此同時,上天也持續賦予台派再起能量(一個卻除扁式干擾的台派),讓綠營逐漸找回士氣,但這些恩典,絕不可能如同某些得意忘形人士(以及若干台派媒體),在不能根絕的投機心理映照下,所誤解的,是專為他們所設計已久的某個個人的尊貴官位,而特別施予的。別忘了,上天的恩典有其神聖性,是不可褻瀆的。我們經歷了這兩三年的慘痛教訓,如果連這一點都不能看得透徹,怎麼對得起我們的下一代?


上次我提到馬英九說他「親台」,基本上已自暴和我們不同國的內心秘密。而這幾天,為了陳雲林來台事件,藍營竟為了在陳雲林面前爭寵,而引爆所謂「A咖、C咖」風波。藍營非當權派(連、宋、吳)原打算辦盛宴招待陳某,但被當權派阻止,事後更譏諷連宋吳這些人,「A咖對C咖,不成體統」。這種內鬥事件,通常最能顯現那個集團的共同性格──試想,如果陳某是「C咖」,那當權派以幾近戒嚴的陣仗,作賤台灣人、討好北京來的陳某,那又是什麼奴才心態?不管如何,藍營這兩派所展現的,就是一種爭風吃醋的心態。如果是一個對台灣真正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執政黨,還可能無視「家人」的存在,去外面爭風吃醋嗎?當然,新聞界其實也都知道他們的爭寵,為的就是買辦利益,這樣的不三不四執政黨,也真令人搖頭太息。


上天在我們二○○九年的慘澹日子中,也捎給我們另一則差堪告慰的訊息:那就是在很多調查的數據中,顯示二十到二十九歲的族群,其台灣認同與支持民主路線的意志,比其他世代族群來得堅決而有鬥志。這有兩層意義。一方面是我們在這十年來所努力投注的多元民主改革,的確有了成果,因此形塑了新一代的民主尖兵;另一方面,更提醒我們這些當長輩的,更應分出心力去「投資民主」(包括政治與文化),去照應這些未來的主人翁(不久的將來,這個世代是經營台灣國家的主力)。我要提醒大家,在十年前,二十到二十九歲的族群,幾乎一面倒是支持老K、排斥本土派的,如今這樣的訊息,當然是我們值得引以為傲的上天恩典。在這樣的小小喜悅中,迎接二○一○年的到來,祝大家新年快樂。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