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報試圖用「台獨立場不夠堅定」來貶抑
我提出這個問題是有深層意涵的。以本土報這種撕咬台灣人優秀菁英的淺碟子思考模式,十多年來確實影響了台灣人原本不穩定的政治性格。上一次我提到一九九八年扁要競選連任北市長,但本土報卻利用公器打扁打了一年多,影響所及,台派的選票結構已在變化之中……。就在那一年的競選期間,有一天扁的一個親信幕僚,跑到我的辦公室向我訴苦;他說人家馬英九跑去文山區拜訪選民(屬深藍的鐵票區),竟然被當地居民「趕走」,因為那些居民認為馬是在浪費寶貴時間,應把精神花在綠營的票倉才對,「這裡都是你的票,我們會幫你顧好,你快去別的地方下工夫」,至於阿扁呢?當扁氣喘吁吁走到萬華區時(即傳統本土老社區,當時還是綠營票倉),當地居民卻七嘴八舌抱怨起來,說扁「為什麼只來一次,去別的地方兩次,是看不起我們嗎?」扁的市長室幕僚跟我講這些話時,滿臉的疲憊,那時我已預感選情不妙。
十多年來,本土報在塑造一種「挑剔長扁、扶植蘇新」氛圍,影響確實很大。舉例來說二○○八年綠營公推謝長廷和馬競選總統,但老K很精明,將選戰形塑為馬與扁的對決,而扁家醜聞熾烈,綠營因此只有挨打的份。因此,從最基本的政治常識來看,
簡單的說,在本土報的違背常識嚴重干擾之下,台派綠營就只好重新去推出一個品牌,並且很辛苦的在市場上尋求認同。當然,既然有本土報在做負面宣傳,綠營縱使勉強推出原來的品牌謝長廷,同樣也是不容易取勝。而在品牌的深化方面既然做不到,蔡英文這個角色在市場上受到挫折,似乎也言之成理(即經營時間太短)。而同樣的道理,既然已推出小英這個品牌,那當然就是再讓品牌深化,下一次就會有更好的動能(即現在就培養小英再戰氛圍),不要每次都被迫用「微波加熱」的速成方式,在和藍營國共團隊對決。民進黨現在要推代理主席也是一樣,放著「閒閒的」謝不用,只能選擇現任高雄市長陳菊來兼差,這一切的一切,當然就是因為背後有個本土報體系所中意的蘇貞昌因素所致,整個黨及台派的門前,就被這一座莫名其妙的「山」擋在那裡,大家都要想各種方法去繞道而行。
大約五個月前,美國國防部曾發表一份軍事安全報告,對中國的軍事動向及各項戰略發展,有很透徹的分析;關於中國在對付台灣問題,中國方面是採行「拉攏國民黨、孤立民進黨、收買鐵桿台獨」的方式,在驗收他們的統戰成果(即「(收)買台灣比打台灣划算」的實踐)。這一份國防報告,事實上和之前袁紅冰所拿到的「二○一二不戰而勝台灣」機密文件,內容很相近,可見「收買鐵桿台獨」(可能是指策略上批判民進黨「不夠台獨」,讓它陷入左右為難困境,以弱化其整體推進能量),用來孤立、分化民進黨,已成為老共的一門顯學。而在本土報、蘇新陣營下指導棋的生態之下,民進黨要擺脫這種被魔咒鎖定的命運,似乎還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最有能耐去突破這種封鎖的謝長廷,(如同昔日與國民黨特務成功周旋,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建黨,雖然引來特務不甘而中傷為「爪耙子」,但民主果實已摘下),既已被某些台派集團鎖定,也就動彈不得了,實在很寃枉。
寫到這裡,不由想到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裡面第一句: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套一句台灣話,就是何時「轉大人」啦......答案呢?答案在風中飄盪......。四十年前我們曾為這首歌感到人生的種種困惑,四十年後,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年輕人,還是要陷入這種困惑之中,這也未免太諷刺了。
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