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哲:我後悔沒一開始 就以台語教數學
林竺筠
2002/10/25 第344期
楊維哲從「數學與人生」用台語教書起,就試著自己編撰台語教材,他翻遍各類台語字典,也自修多種台文拼音方法。由於本身對語言深感興趣,希臘、德文皆有接觸,他也一頭沉浸台文世界裡。
談起用台語上課的教授,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楊維哲。楊維哲在一九七一年進入台大數學系教書,不過一開始他也是採用國語上課,談起這件往事,他直說當時的自己還沒覺醒,回想起來很慚愧。

後來楊維哲開了一門通識課「數學與文化」,這是他用台語上課的最初源頭。當時他感受到台灣的語言快要絕種,越來越少人講,基於關心台灣文化、語言的心理,萌發了用台語上課的想法。

◆台語上課有什麼難?

由於很多人都認為用台語上課很是困難,幾乎無法達成,基於數學上的辨證的原則,楊維哲站出來挑戰這些人的觀念,以他用台語上課的經驗做為一個反例,只要有一個反例存在,就能證明其他人講的不對。「只要我真的做到,他們就再也不能拿一大堆理由,說用台語上課是件不可能的事!」

許多反對台語教學的人,理由多為專有名詞不易表達,然則楊維哲有著不同見解,認為上專業科目反而是件簡單的事,用台語上「數學與文化」比教「微積分」更難。

楊維哲說,諸如數學、機械、醫學、工程等專門科目,用哪一種語言、在哪一國教都差不多,因為基本邏輯、思考模式皆有一定規則,只是用不同語言陳述而已。倒是如「數學與人生」這種課,是教導學生從生活情境去認識數學,上課常需講東講西,如同阿公講古一樣,所用到的台語反倒複雜。

基於同樣理由,楊維哲認為一個不懂台語的人,不能教導台灣法律,因為這樣的人根本無法充分了解台灣的風土民情、生活情境,但法律又對在地人影響深遠,如果不了解台灣,怎麼能把法條和這塊土地結合起來?

◆教書就是表演藝術

楊維哲從「數學與人生」用台語教書起,就試著自己編撰台語教材,他翻遍各類台語字典,也自修多種台文拼音方法。由於本身對語言深感興趣,希臘、德文皆有接觸,他也一頭沉浸台文世界裡,再加上好友協助校定教材,編出好幾套上課講義,唯一惋惜的是,上了年紀之後,身體能量不如從前,沒有編出一整本的台語教本。

除在台大教書,楊維哲也曾到基隆的社區大學上課,由於用台語講授數學很有意思,引起很多人的學習興趣,其中楊維哲記得有一位幾近弱視的學生,為了讓他「親身感受數學」,楊維哲常一塊一塊用紙板組合正多邊體模型,讓這位學生摸著學習。

把玩著模型,楊維哲又從抽屜裡拿出好幾塊蜂巢,他說一個個六角形的蜂洞是最節省空間的表現。或許,楊維哲想表達的概念很簡單,每一個人的生活週遭就存在許多學問。用台語教書這件事也無須看得太複雜,體認、覺悟了,就開始做,一教不也數十寒暑。

每隔一段時日,就有媒體針對這個題目採訪楊維哲,他最希望能有電視公司把他上課拍成節目,與國人分享用台語教數學的情形。「我對自己用台語上課絕對有自信,我把教書當成一門表演藝術,每次情況都不同。」因為楊維哲用心,所以他有自信,也堅持不當一位教書匠,而是隨著不同際遇、心靈感受,適時進行一場精采的教學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