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醜聞巴紐案讓媒體逮到扁政府的小辮子,一連多日加以痛擊,而多數的新聞操作,顯然是要將遭詐取的十億元公款,列為「扁集團貪腐」的款項,以此來送別陳水扁時代;但事件的真相真是如此嗎?台灣號稱擁有亞洲第一的新聞自由,媒體如此淺薄的資訊解析,未免令人失望。
巴紐案的發生當然是扁政府無能的縮影,但若說十億公款乃邱義仁等人參與分贓的款項,則未免言過其實。新聞媒體的天職是讓社會大眾能盡量接近事實,而不是讓民眾霧裡看花,或甚至遠離事實。巴紐案發生時,一個最重要的政治因素,亦即二○○六年中,倒扁紅衫軍蓄勢待發,五月三十一日,陳總統被迫正式宣告「權力下放」,形同一個被禁錮的虛位元首,而執政權則全部交給當時的閣揆蘇貞昌,不久即發生外交金光黨找上門,要協助政府增加一個新邦交國的妙事。因此,媒體應該去探究的,是金光黨所要協助的「政府」,到底是陳水扁的政府,還是蘇貞昌的政府?新聞媒體應該具備的本事之一,就是要有很好的記憶力,而如果媒體的記憶不差的話,他們應該明白在那一段時間,所謂蘇系人馬是如何的顧盼自雄,以能夠架空阿扁為榮,陳水扁則是一路吃鱉,一直到後來謝系人馬出手相救(猛打馬特別費事件,圍魏救趙),才稍獲得喘息空間。
因此,合理的推測是蘇系人馬(包括邱義仁),為了替「新領導人」效犬馬之勞,急於建功,終飢不擇食而上了外交金光黨的當。我們願意重提這個歷史公案,是因為這幾天蘇貞昌主動接受八卦的水果日報專訪,藉巴紐案綠營的重傷挫敗感,跳出來大罵同志,甚至暗示扁應退黨負責,儼然他是民進黨內唯一的好人|但這種招數太老套了,他和陳水扁的關係也是世紀之謎,不過人們也不必據此去同情阿扁,畢竟歷史上早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名言,但對於有些人總是能夠趁火打劫,一再得逞,媒體的助紂為虐,或不求甚解,總是失去社會公器應有的核心價值。
台灣媒體習慣不求甚解,不僅在探討民進黨為何失去政權時的胡言亂語,日常某些報導用語,也常可見其草率傲慢:譬如把「怵目驚心」說成「觸目驚心」,或把「唾手可得」說成「垂手可得」,意境差多矣,卻積非成是;蘇貞昌跳出來說幾句大話,媒體就認為他是民進黨唯一的清流,正是這種習性下的產物。蘇貞昌在巴紐案中,是否預先知情,我們並不清楚,但以他當時能夠從民選總統手中奪得完整大權的背景來看,醜聞發生卻是全無責任,撇得一乾二淨,也未免不符情理。套一句阿扁的名言:「你敢要,我就敢給,看你是不是吞得下去?」現在證明邱義仁是吞不下去了,噎到了,(國安會秘書長就可以直接指揮外交部長),但蘇貞昌則在總統初選時就噎到,至今仍未記取教訓。而民進黨呢?它似乎也被阿扁魔咒打敗了,為了吞下扁系「完全執政」,一路噎到,終於吐出政權,還給復辟的國民黨。
媒體及民進黨人都不願去觸及那一段扁「權力下放」秘辛,偏偏它是活生生存在於八年的陳水扁時代,是不可能選擇性遺忘的。民進黨即將於近日選出新的黨主席,不管是蔡英文或辜寬敏出線(理論上會一再說出歧視女性話語的人,是沒資格任「民主進步」黨魁的),為了保住制衡一黨獨大馬英九的能量,都一定要擺脫已糾纏民進黨陣營多年的阿扁魔咒,那就是多看同志優點,而不是一味放大同志的缺點,或無中生有,編派同志的缺點|這其中,類似蘇貞昌那種自私決絕,源自於阿扁風格的感染,當然也應徹底摒棄,先如此自我警惕,則民進黨要重新獲得社會的信任,也就指日可待。
不管如何,台灣媒體既有不求甚解的習性,民進黨未來的領導人,當然也要有本事加以超越,而不能跟著掉入迷霧中,終成為惡質媒體的心靈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