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松 水墨現代化之父
張孟起
2008/03/20 第626期
劉國松不斷以創新的技法為傳統國畫注入新生命,成為現代水墨運動最重要的推手;而他的畫作雖然在形式上非常具有現代感,但傳達出的哲學思想和審美趣味卻是東方的,這更是令人佩服的地方。

享譽國際的現代水墨畫家劉國松,早年發起成立「五月畫會」,推動水墨繪畫的現代化,為傳統國畫注入新生命,成為現代水墨運動最重要的推手,被譽為「水墨現代化之父」。


劉國松不僅在世界各地舉辦過上百次的展覽,當選台灣「十大傑出青年」,更獲得多項國際性大展和殊榮,全球已有五十餘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其作品,並被列入「美國名人大辭典」、「世界名人錄」、「成就人士錄」、「國際著名知識分子大辭典」。


中西合璧闖名號也樹敵


台灣現代畫代表性先驅人物畫家劉國松,今年三月五日起在巴黎八區75 faubourg畫廊舉行個展。劉國松曾經在全世界舉行個展近百場,卻是第一次在巴黎舉行個展,因此,連吉美美術館館長賈西格都親臨現場,一睹這位在北京故宮開過個展的大師風采,並與他洽談在吉美舉行展覽的可能性。


巴黎的畫廊之所以舉辦劉國松畫展,主要是因為他在中國現代水墨上具有開創性的角色,他在六○年代就提出水墨必須創新、現代化,說過「革筆墨的命」。個展開幕酒會上,許多藝評家和畫家都細心觀看劉國松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也到場欣賞。


原籍山東青州的劉國松,生於一九三二年,那是一個烽火戰爭的年代。劉國松憑藉著頑強的生命力與對藝術的熱愛,隻身一人隨著國軍遺族學校來到台灣,進入師範大學美術系(後改為藝術系)就讀,在學期間重要的老師有水墨的黃君璧、溥儒,水彩的馬白水,油畫的廖繼春、朱德群。


學院出身的劉國松在學期間很自然的隨著當時的潮流學習西畫,學習西方大師的表現技法。但是不甘於模仿西方也不甘於抄襲古人的劉國松,想要走出自己的創作之路。他說:「我們既不是生長在古代的中國,也不是生長在現代的西方。」言下之意是我們既不該抄襲中國古畫,也不該一味模仿西洋。如此一來年輕氣盛的劉國松一下子將台灣畫壇的保守派和西化派都得罪了。這固然很快的讓他在畫壇闖出名號,但也樹敵無數。


為了走出自己「中西合璧」的路,劉國松在西洋油畫的畫布上塗上石膏,做出如同水墨畫的崇山峻嶺、參天古木、雨雪紛飛的效果,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至此,他已經初步創作出中西並兼,融合為一的作品。


更上層樓創抽筋剝皮皴


二十九歲時,劉國松聽到建築師王大閎的理論,猶如當頭棒喝,使他放棄了中西合璧的石膏畫。王大閎認為,每一種建築材料都有它的特性,設計者應發揮一種材料的特性,而不是用另一種材料去偽裝,像是用水泥做出竹子的形狀,塗上竹子的顏色,就是做假。劉國松領悟到用西方的油畫材料做出中國的審美趣味,這也是一種做假,於是他拋棄了已經發展成熟的石膏畫。


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試驗,劉國松試用了幾百種不同的紙張,最後他找到了紙筋很粗的燈籠紙,加上他以狂草入畫的筆法,創造出了獨特的「抽筋剝皮皴」。美國的中國藝術史學家麥可.蘇立文形容劉國松的「抽筋剝皮皴」時說:「他運用紙張本身的紋理,在紙上撕下粗糙的紙筋,因此在畫中就顯出絲絲宛如電光火花的紋路,在巉岩中穿越併發。這些作品不只看來栩栩如生,而且肌理優美動人。」


之後,在美國堪薩斯大學美術史教授李鑄晉的推薦下,劉國松獲得美國洛克菲勒三世基金會的獎助,展開環遊世界之旅。當時是一九六六年,劉國松才三十四歲,是台灣人中獲得此殊榮的第一人。兩年的行程中,劉國松不僅看遍了全世界所有重要美術館、博物館的收藏,更在美國各地巡迴展出。


水拓技法形象千變萬化


由最早的「抽筋剝皮皴」所發展出的抽象山水,到遊覽歐洲瑞士雪山所畫的「雪山系列」,劉國松不斷的嚐試新技法,發展新的系列。之後就是這次在法國巴黎展出的「太空系列」,那是劉國松由美國阿波羅號登陸月球得到靈感、曾讓他在美國得到「最敏感的現代畫家」美譽的知名「太空」系列。


之後,在李鑄晉教授的推薦下,劉國松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前後在香港教書長達二十一年,回台灣之後又在東海大學、台南藝術大學任教,期間也赴中國各地舉行展覽及演講示範,大力推動他所倡導的「水墨現代化」。


在香港任教期間,劉國松研究「水拓」技法,利用顏料在水面上自然流動所形成的波紋為基礎,在其上作畫。水拓的形象千變萬化,為畫家的繼續加工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基礎。至此,劉國松以傳統山水畫的基因培養現代水墨畫的種子,從而造就出一個千奇百怪、不沾人間煙塵的神秘世界。


八○年代中期,劉國松一件重要的作品出現了│長卷「四序山水圖卷」。在傳統的中國畫家經常以四條屏的形式呈現四季山水,但將四季山水景色變化呈現在一幅長卷上的,似乎還是前無古人。正如名水墨畫家李可染在該畫的卷首題跋所言:「匠心獨具,突破時空局限,將四季山川景色繪於一圖,壯觀宏偉,展卷令人神馳不已。」


西藏系列揮灑雪山情感


這次在巴黎展出的另一個系列是較新創作的「西藏」系列,盡情揮灑對中國雪山的情感。劉國松說,他也不知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畫雪山,但看歷代畫家畫雪山都畫得很差,他能將中國雪山畫好就很得意了。


為了畫「西藏系列」,劉國松在二○○○年自己已經六十八歲時,前往珠穆郎瑪峰,觀看西藏雪山的奇景,出藏之後左耳突然失聰,多方治療都不見效果。劉國松說:「上天對我也不薄,還為我留了一隻耳朵,以後我聽好聽的話就用右耳聽,不好聽的話就用左耳聽。」


劉國松的西藏系列基本上是沿用抽筋剝皮皴的技法來表現西藏壯麗的山水,以及結合雲霧雨雪風的雪山。之後劉國松又以「漬墨法」發展出色彩豐富多變的「九寨溝系列」,也受到藝術界與收藏界的高度肯定。


對於許多藝術家來說,一輩子能夠發展出一個個人獨創的技法或是畫風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劉國松六十年的繪畫生涯中,成功的研究出許多不同的技法,發展出許多畫風完全不同的系列,而且都發展的非常成熟,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此外,劉國松以完全不同於傳統水墨的技法來作畫,在表現的形式上非常具有現代感,但傳達出的哲學思想和審美趣味卻是東方的,這更是令人佩服的地方。


感謝老師朱德群提攜情


此次巴黎畫展期間,劉國松還去拜會了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朱德群,劉國松當年就讀師大美術系時,朱德群擔任他的老師。劉國松說:「當年若沒有朱德群,就沒有今天的劉國松」。


原來,剛進入師大美術系的劉國松,被體育系朋友帶著全台到處征戰籃球賽,完全放棄了正常的學習和功課。正在為自己的球技揚揚得意之際,卻在校際籃球比賽時被同樣喜好籃球的朱德群,當頭棒喝說:「你球技不過如此」,才痛改前非重新在藝術之路上努力奮發。大二時,劉國松沒錢買油畫顏料,朱德群還將他的油畫顏料盒整個送給劉國松,讓劉國松感念至今。


雖然已經七十八歲,劉國松依然保持年輕的創作心情,一有空就畫畫,以畫畫為樂,以推動水墨現代化為終身職志,這樣的信念與身體力行,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