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寶村與李筱峰 笑談台灣史望春風
李筱峰和戴寶村以台灣歷史為主要題材,用「淺入淺出」的單純聊天的形式,把台灣史的教學或是學術性的內容通俗化,讓一般民眾都聽得懂。
四年前,世新大學在網站上,開一門遠距教學的課,任教於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台灣史的教授李筱峰,有機會隨著學校的製作單位出外景,拍攝台灣史教學的課程。當時,李筱峰曾經想過,如果這個教學方式製作得不錯的話,有機會推廣到更多人收看的電視螢光幕,那麼台灣史的教學不是更有影響力了嗎?
民視拒絕 華視接手
當李筱峰開始有這個念頭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他心目中理想的搭檔人選,那就是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戴寶村。他們兩人都花了很多心血,在台灣史的領域裡專注研究,又同為台灣教授協會的成員,常常有機會在大型群眾場合上台助講,或是在正式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演講。
有一次,在某個場合中,李筱峰把他的想法,告訴當時的民視董事長蔡同榮。然而,蔡同榮對李筱峰表示,「這個想法是不錯,但是基於商業考量,如果要做這樣的節目,你就得自己去找廣告!」因此,這個構想就無法成行。
雖然這個創意遭到挫折,但李筱峰仍然把它放在心裡,甚至還鼓勵戴寶村先努力於學術著作,把副教授的資格升等為正教授之後,再考慮兩人合作的構想。戴寶村也果真在這段等待的日子裡,由副教授升為正教授。直到二○○四年年中,江霞接任華視總經理,而資深的媒體工作者陳銘城也接任了華視的專案經理,這才讓李筱峰再度燃起希望。
與陳銘城熟識的李筱峰,決定再度提出製作與台灣歷史有關之節目的構想。經陳銘城引見後,華視總經理江霞不但沒有將李筱峰提議製作的節目視為「冷門」而拒絕,相反地給予大力支持,並要求華視內部積極、主動策劃安排節目的製播方式,同時也調度一組華視內部的製作群,來配合這兩位教授的錄製時間。最後並將它安排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上,在每個週六、日晚間八點到九點的黃金時段播出。
村峰合作 春風上檔
戴寶村提及節目命名時,本來還一度想用「台灣Smile」,幾經考慮之後,覺得這個名稱就像時下台灣年輕人用的「火星文」,因而放棄。最後,決定把「台灣史」和最有代表性的台灣民謠「望春風」結合,讓這個節目成為【台灣史望春風】。同時,「望春風」裡也有戴寶「村」和李筱「峰」兩人名字的諧音。
節目一敲定,李筱峰和戴寶村這兩位「節目主持人」就精心策劃了約五十二集的節目內容。對兩位資深的教授而言,這樣的規劃不是難事,因為這就像給學生上課排進度表一般地熟練,早就習以為常。他們也希望以這種有系統的方式,向更多電視機前的觀眾介紹台灣史。
因此,李筱峰籌備多年的構想終於順利進行了。【台灣史望春風】於二○○五年九月三日晚間八點,正式於華視教育文化頻道首次開播。在台灣的電視頻道上,把「台灣史」像說故事一般地搬上螢光幕,這也是頭一遭。
開播的前一天,九月二日,華視舉辦「開播記者會」,教育部長杜正勝特地親自到場聲援,他強調收看【台灣史望春風】的最大意義,就是要「淡化疏離、愛上本地、發掘問題!」並且表示「國中基測」台灣歷史比例占五○%,要了解台灣史不必去補習,看【台灣史望春風】最好!
各有所長 互相呼應
在【台灣史望春風】節目中,李筱峰和戴寶村以單純聊天的形式,以台灣歷史為主要題材,以編年的方式進行,向電視機前的觀眾述說發生在台灣的事蹟與故事。
李筱峰希望藉著這個節目的製作,把台灣史的教學或是學術性的內容通俗化。不只要做到「深入淺出」,甚至還要「淺入淺出」,免得讓這個節目流於像過去的空中教學節目那樣死板板,使【台灣史望春風】的節目更通俗化,更能讓一般民眾都聽得懂。
不過製作這個節目的過程,畢竟和實際教學狀況大不相同。面對學生或是一般群眾時,是台下活跳跳的人與台上教書或演講的他們互動,然而在攝影棚內錄製節目時,除了工作人員之外,面對說話的對象則是冰冷的機器。戴寶村在剛開始錄製節目、面對攝影機的時候,其實相當不適應。
節目錄製至今已有三個多月了,李筱峰回顧過去初期錄製節目時的表現,也不免表示自己開始錄製節目時「表情很生硬」。李筱峰曾在「開播記者會」上,說了很幽默的一段話:「因自己吃了不少螺絲,所以肚子痛。」
李筱峰認為,尤其是錄製教學講史的節目,不像以往上電視「叩應(call-in)節目」,只要有題材、有見解就可以侃侃而談那般輕鬆容易,這幾乎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新領域,如果不花時間準備,就會辜負了這個節目的製作。
由於李筱峰和戴寶村本來就是好朋友,因此搭配起來默契十足。戴寶村精通的是清朝與清朝以前的台灣史研究,李筱峰則是精通日治時代及日治時代以後的台灣政治史研究。他們兩人不但可以在節目中各自發揮所長,從歷史的連貫性來看,兩人還能前後相互呼應。
如果說,節目的主菜是以編年史的方式來談台灣史,那麼配菜則是以「影像台灣」與「台灣諺語」這兩個時間較短的形式來表現台灣史。「影像台灣」單元由李筱峰獨自負責主持,他以台灣早期的老照片、舊地圖,與小文物來說故事,讓觀眾能從不同角度認識台灣。
戴寶村認為,在錄製節目的過程中,他覺得最有成就感、讓他自己最有信心的部分,就是獨自錄製兩分鐘長度的「台灣諺語」單元。精通台灣諺語的他,因為能夠發揮所長,透過日常生活諺語中的生活百態、社會萬象、思想價值及哲理內涵,來解讀台灣歷史,因此不管是在選取題材或解說內容上,不但駕輕就熟,而且連時間的掌握都非常恰當,就連攝影棚內的工作人員都讚賞不已。
用心溝通 按時錄製
這個節目在每週一的下午三點進攝影棚錄製,一次錄製三集。因為錄影中必須換場景,換服裝,工作時間經常持續到傍晚近七點左右。原本這兩位教授也擔心工作人員工作時間過長而無聊,不過,攝影棚內的工作人員倒是表示,他們就像在聽台灣故事一般。這也讓李筱峰和戴寶村對【台灣史望春風】的節目信心大增。
事實上,李筱峰和戴寶村對這個節目的錄製,也是相當用心。每週一上午,李筱峰在學校裡有課,戴寶村則是從上午就要參加教科書審查會的開會,一直到下午兩點才會結束會議。所以週一在進攝影棚之前,兩人完全沒有時間談節目錄製的內容。
正因如此,他們兩人不管各自的工作再怎麼忙碌,都會利用週末假日時間,通個電話討論週一的內容。節目進行了三個多月,他們這項電話討論工作,也就每週持之以恆地進行著。
戴寶村算一算時間,今年十二月底以前,全部五十二集的內容應該都可以錄製完成。這對不喜歡面對電視機鏡頭的他來說,可說是快要解脫了。不過,他也坦承,和李筱峰一起錄製【台灣史望春風】的經驗,實在勝過兩人在學術領域奮鬥二十年的教書經驗。電視媒體帶給社會大眾的影響力,遠遠大過一個教授在學院裡辛勤地教授台灣史的影響力。
由於【台灣史望春風】頗受好評,華視近期內已接著考慮將要把這個節目從教育文化頻道,移到華視主頻道去播映。
播放時段報你知
播出頻道: 第11無線頻道(華視教育文化頻道)
播出時間: 每週六、日,晚上 8:00 ~ 9:00
如果你有興趣,又錯過收看時間,也可以上【南方快報】的網站,
即時點選任一集【台灣史望春風】的播映內容。
南方快報:http://www.southnews.com.tw/taiwan_stor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