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報告
王崑義
2005/06/23 第483期
阿扁所提的內容的概念定義都似是而非,範圍既然沒有一個定論,對台灣的安全就無法做出合理的界定,如此的一份報告又如何能稱為「國家安全報告」?

阿扁總統上週預告將在今年夏天發表一份「國家安全報告」,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隨即解釋說,這一份國家安全報告在阿扁總統上一任時就已經開始構思,原本去年幾乎定稿,但府內認為內容不該「包山包海」,最後毀棄舊稿,延至近期才重新擬定初稿。從邱義仁的解釋中,可以清楚的瞭解國安會幕僚其實並沒有能力寫出一份國家安全報告,才會把去年的定稿毀棄,總統有這樣的國安會幕僚掌管國家安全大政,想來也真是足以讓人捏把冷汗。


其實,去年幾乎定稿的國家安全報告,最後被毀棄的主要原因除了內容「包山包海」之外,當時原先使用的名稱叫做「國家安全策略報告」,這個「策略」兩個字,不管是出自誰的手筆,顯見他們對於什麼叫做「國家安全」可能都搞不清楚,如果貿然這樣發布,鐵定會笑掉全球大牙,所以只好緊急叫停。


國安會這個叫停的舉動,還曾惹來國防部官員的不高興,因為國安會事前曾指示國防部的官員把八月要發表的「國防白皮書」暫緩發表,以免搶了「國家安全報告」的風采,但國防部高層官員看過那份「國家安全報告」後,除了對內容搖頭之外,決定不理睬那些外行人寫的內行話,逕自依照時程發表了國防白皮書。這段秘辛,只是凸顯我國的所謂「國安會」,只是讓人相當不安的一個會罷了。


當然,如果再思考為何國安會寫出來的「國家安全報告」會「包山包海」,而且還被遭到毀棄的命運呢?或再問說,去年他們的心血都被毀棄了,今年還會寫出更好的報告嗎?看來是別傻了。那麼國安會幕僚所寫的「國家安全報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而會遭到毀棄的命運呢?問題應該還是出在觀念上。


事實上,如果從阿扁介紹今年編纂的「國家安全報告」內容,「必須兼顧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兩個層面,從綜合安全的角度,對當前威脅國家安全的內外情勢提出評估」。


阿扁的這段描述,顯然在未來即將出爐的國家安全報告內容,將充滿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綜合性安全等這些已經快要變成八股的概念,而且這些概念的定義都似是而非,學術界也沒有一個比較可以明確界定的內容和範圍。範圍既然沒有一個定論,內容當然會無所不包。國家安全報告採用這麼多模糊的概念,想來台灣第一份的「國家安全報告」不是一份「八股文」,就是一份什錦大雜燴的玩意,如何能替台灣未來二至四年的政策規劃做出引導呢?這是讓人最大不安的地方。


那麼要如何才能寫出一份好的國家安全報告呢?其實只要簡單提出幾個關鍵議題就可以了。當前台灣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主要是中國對台的主權一直呈現私有化的觀念,所以台灣的主權議題是由他們決定,不可能討論與分享的,而阿扁所提的「未來一中」,想把主權變成議題化,中國當然不肯接受,這是一直以來台灣面對中國最大的安全困境。


反觀,美國是把台海議題當成公共利益化,所以台海的安全議題,美國認為是可以透過兩岸的協商談判來達成和解的目的,雙方若不能和解,也不能因為主權的爭議造成區域安全的不穩定,或危害到區域安全的公共利益。所以,美國對台海問題傾向於採取「地緣治理」的手段來處理,也就是維持地緣戰略上的平衡穩定。中國則傾向於採取「安全治理」的手段來處理台海問題。地緣治理和安全治理兩個概念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政治權力與軍事權力的不同使用,它們不但是造成台海安全最大的爭議點,也是衍生台灣安全環境最大的關鍵之所在。


這麼簡單的爭議點如果不能找出來,那麼使用再多的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綜合性安全、全球化等看似新穎卻快要過時的安全概念,都無助於對台灣安全做出合理的界定。而如果無法對台灣的安全議題做出最適切的界定,這份報告又如何能稱為「國家安全報告」呢?這才是該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