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娘 愛拚才會贏
黃暖
2003/07/31 第383期
黎嬌幸想到越南的親人時,常常暗自啜泣,她不會說台語,不能和婆婆溝通,先生的個性又沉默寡言,家庭一片靜悄悄,讓小孩遲到接近四歲時才開始會說話。
「人都有命!我相信這個,我認命、老實、只要做得好就不怕人家討厭!」電視劇的經典對白,從外籍新娘口中說出,「活出自己的一片天」這齣戲碼就此上演。

阮艷娟在一九九四年由越南嫁入台灣,現在是一家越南商店的老闆娘。「剛來台灣的時候不會說國語,只能用手腳表演,後來開始在國字底下寫上越南的拼音,才知道什麼字要怎麼唸。」她以手攏絡鬈髮,如今一口標準的國語,是阮艷娟長期投資在八點檔所得來的成果。

◆牽手 是在越南牽上手

推開店內的門,好像來到了異鄉世界。這家位於台北芝山捷運站附近的商店,商品全都印著扭曲的文字,空氣裡也瀰漫一股嗆辣味,店裡賣著日常所需的雜貨乾糧,也有熱騰騰的越南美食。想起在台灣乍見越南食物時,阮艷娟的眼神散發興奮的光采。

阮艷娟說,先生無意間發現一家泰國商店,賣著一些越南商品,她聽了好高興,立刻去買了很多越南菜的材料,煮後分送給台灣老師和越南朋友吃,他們吃後讚不絕口,紛紛託她再到那家商店買貨。這,引發了她做生意的念頭。「為什麼我不可以從越南直接採買呢?」於是,從家中堆滿雜亂的越南貨,到去年正式擁有自己的店,阮艷娟當起了老闆娘。

「那時候聽朋友說,越南的女生都很漂亮,沒想到真的是這樣。」年約三、四十歲,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阮艷娟的先生身上有著原住民血統,他曾是國家公園的管理員,現在則幫忙阮艷娟經營商店。兩人,是在出遊越南聯誼上認識的。

想起第一次見面時,阮艷娟先生黝黑的臉龐,竟出現一抹紅暈,當時牽著阮艷娟的手,是希望讓她帶自己認識越南。沒想到這一牽,卻將阮艷娟牽回了台灣。

◆開店 她就是不肯服輸

就現有資料保守估計,這些來自外海的新女性,已超過三十萬人。

外籍新娘來自不同國家,她們移民台灣,或許都懷抱著不同的夢想,所相同的是離鄉背井,在陌生環境中開始人生的新階段︱「家庭生活」。可想而知,她們的處境比一般新娘艱辛多了。然而,有些移民新娘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深耕,已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來自越南的黎嬌幸,也是類似夢想的實踐者之一,可惜的是,她所經營的小吃部僅僅維持了兩個禮拜。

黎嬌幸原本在捷運出口處,以手推車賣著簡單的涼麵以及甜湯,隨著警察的取締次數遽增,盛夏時分又日曬難忍,遂興起了開店的決心,卻由於不了解餐廳的飲食環境,在僅有數坪的店面裡陳設許多大型電器,使用餐地方更形擁擠,雖然店裡客人絡繹不絕,但用餐的空間和時間都有限,「一個月的房租就要一萬五,還要水費、電費、瓦斯費買材料,什麼都要錢」,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她結束營業,用一年的時間好好找尋合適的店面。

「我剛開始在賣涼麵的時候,很多人都跟我說好吃,台灣很多年輕的小姐喜歡我做的甜湯,有一些人常常來我都認識,有時候買的人還多到要排隊!」黎嬌幸眉毛微微的上揚,以手比劃出當時人潮的數量,略帶驕傲的表示著。她的不服輸溢於言表。

◆飲食 習慣如楚河漢界

藉由各種不同的食材刺激人們的味覺器官,「飲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尤其讓人對陌生的食物從接受到喜愛,是相當不容易的。

阮艷娟說,要推出一道食物必須做許多嘗試,常常要調整材料的比例,十個人吃過之後有五、六個人說好吃,她才敢正式賣那一道食物。雖然小心斟酌過每道菜才推出,她仍遇到各式各樣的反響,「有的客人說太辣,有的人說這個肉不夠熟,有人還跟我說你說這種東西好吃,怎麼我買回去煮後那麼難吃。......」阮艷娟無奈的表示,「我怎麼知道你怎麼煮得變那麼難吃?」

「飲食習慣」正如一顆大樹,深植每個人的心中,要連根拔起,著實不易。越南的酸、辣料理,起初不合乎台灣人口味,但台灣的快炒、中藥料理,一開始也不怎麼受外籍新娘青睞。白飯上面淋上家鄉特殊的調味料,越南新娘常常以一口白飯,一口調味料的方式將食物送入口中。這是公視蔡崇隆所拍攝的紀錄片中的片段畫面,也是絕大部分外籍新娘剛到台灣的生活寫照。

「我不喜歡吃白飯,因為沒有味道。」嫁入台灣已有六年,想起餐餐必備的白米飯,黎嬌幸依舊皺著眉頭。一如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她堅持餐桌上的食物分兩區,越南版本黏稠多湯是自己的,台灣版本油膩味重是婆婆、先生的,大家各吃各的,互不侵犯,只有小孩偶會越過邊界,到黎嬌幸那邊夾口菜嚐鮮。

◆交流 她們帶來新文化

雖然在經濟方面已能獨當一面,是許多人所欽羨的,不過在事業的背後仍有許多心酸。黎嬌幸想到越南的親人時,常常暗自啜泣,她不會說台語,不能和婆婆溝通,先生的個性又沉默寡言,家庭一片靜悄悄,讓小孩遲到接近四歲時才開始會說話。國語不標準的她希望小孩快點長大,將來可以教他說越語。

至於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家常話的阮艷娟,卻常因聽不懂較艱深的句子感到沮喪,偶爾也會為無法明白表達自己心中想法而生無力感。

靠的是「緣分」而不是「金錢」,黎嬌幸和阮艷娟比一般以「相親」方式入籍台灣的新娘,多了一些對另一半的感情。她們來台的時間比大部分的外籍新娘早些,不必承受「刻板印象」的標籤,被鄰人一體認為是「愛錢、好逸惡勞」,而可以一逕朝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這是她們自覺比較幸運的地方。

飄洋過海的移民新娘,就像隨風飛揚的蒲公英種子,落下地點無人告知,唯有靠自己的堅強,才能再度綻放出炫目的花朵。黎嬌幸的店面已經確定,目前忙於開店的事業,新的小吃店將在九月份開張,而店名是以兒子的名字命名,叫「中越小吃部」;阮艷娟則希望這家越南商店穩定後,能開設更多如服裝、生活雜貨、飲食等的越南專賣店。

阮艷娟店內的客人一半是台灣人,一半是入籍台灣的越國新娘,耳邊盡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無論是黎嬌幸小吃店的店名,或是阮艷娟商店內的食物,都不難發現兩國重疊的影子。這一波「移民風潮」所帶來的,不只是社會現象上的衝擊,更為台灣注入了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