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陳樹倉促下台終於啟動內閣改組列車,然而從馬英九、劉兆玄近日談話顯示,明年春節前的內閣改組是局部更動閣員,而非全面性的改組,不免引人有換湯不換藥,棄車保帥之譏。
民怨一波波 火燒劉內閣
馬劉政府上台半年來,內閣改組始終成為政黨重要議題,連自家人藍軍陣營也都認為這個創下歷來學歷最高,以及經驗豐富,號稱為博士內閣的表現不如預期,不但沒有「馬上好」,連「馬上漸漸好」也都沒有符合人民的期待,施政滿意度屢創新低,因而也點名若干不適任的閣員,要求進行內閣改組,以挽回失去的民心。
然而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倒閣」壓力,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馬英九與劉兆玄兩人「死鴨子嘴硬」不為所動,例如毒奶粉檢測風波爆發後,衛生署長林芳郁負起政治責任請辭下台,再次點燃內閣改組未爆彈時,馬、劉兩人一方面傾全力慰留林芳郁;另一方面劉兆玄卻又把責任推給衛生署,聲稱行政院事前不知情,學院出身,不黯國民黨官場文化的林芳郁最後除了下堂求去,別無它途,就可以反映出馬、劉兩人批准林芳郁請辭,其實目的是為了想撲熄沸騰民怨,掩飾政府處理毒奶粉應變無能的窘態,而非認真檢討內閣閣員表現與民意出現重大落差。馬劉二人的這種硬拗心態,一直到陳樹請辭金管會主委,才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非正式宣布全盤考量內閣改組,並進一步暗示時間會在明年春節前。
對比馬英九、劉兆玄處理林芳郁與陳樹兩人請辭事件,以及對內閣改組議題的從硬挺到要進行改組的態度前後不同,其實不難發現最重要原因是失去民心,隨著全球金融海嘯衝擊擴大、政府又應對無方,民怨也跟著日益升高,如果再不進行內閣改組的話,這一把火就會直接燒到馬、劉二人身上,其結果是不要說劉兆玄閣揆位置不保,連馬英九的連任之路也會起了重大負面變數。換言之,明年春節前的內閣改組,換掉被認為或是遭點名的不適任閣員,主要目的在於馬、劉二人的自保罷了。
局部改組說 換湯不換藥
就如民進黨立委的「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批評,以及民進黨繼八三○與一○二五遊行訴求,都一語點破人民不滿意政府施政問題出在領導人上,而非個別閣員的能力。當馬英九與劉兆玄的「無能」已慢慢成為大家共同的認知印象時,個別閣員表現便不再是重點,甚至可以說,即使有能力、有擔當的閣員,因為領導階層問題,恐怕表現也會打折扣;但是當個別閣員表現不好,人民的不滿會出現乘數負面效應,而更難以善後。
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領導階層問題,依理只要更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就像民間公司經營不善,或是面對經營環境的劇烈改變,董事會大都會更換CEO,勵精圖治,而不是換掉部門主管一樣。政府部門不太一樣的地方是總統為人民所選出,憲法也保障總統任期,任期未滿一年,人民不得罷免,總統只涉及有內亂外患罪嫌才不受憲法任期保障,然而行政院長則是總統提名,類似政府的CEO,執行總統對人民許下的政見承諾,不僅任期沒有保障,也沒有民意基礎,行政院長的施政除了要接受立法院監督,也要接受總統的考核以及人民的檢驗。換言之,行政院長看似坐擁龐大權力,實則隨時都要有打包走人的心理準備。然而從馬英九、劉兆玄釋放出明年春節前內閣改組的訊息來看,應只是更換部分閣員而非更換閣揆。這樣的思維與心態是否對症下藥,解決政策執行不當,除了大有疑問之外,更重要的是不符合人心期待,其結果是內閣改組,不過是換湯不換藥之舉。
不適任閣員 名單已過半
外界大都把焦點放在馬英九表示,陳樹請辭只是個案,非並內閣改組的一部分,但又暗示預訂明年春節前進行內閣改組,而且不只限於財經首長上,只是疏忽了另兩項重點,一是在改組過程中,他和劉兆玄會先就異動人員交換意見;另一則是馬英九雖然指出執政要概括承受責任,但也再次強調台灣經濟情勢穩定,不像其他國家一路狂瀉,物價平穩度也僅次於日本。前者隱含劉兆玄繼續擔任閣揆;後者則是顯示內閣改組幅度尚未定案,綜合這兩項談話指出是閣員動、劉不動,至於改組幅度則視情況而定。
馬英九沒有把話說死,其實也是具有測試社會風向球的意味,如果外界反映多數認為他已傾聽民意,對內閣進行部分改組,大幅度的改組即可撂於一旁,劉兆玄留任也就自然順裡成章;相反的,民意認為不夠,內閣改組幅度就會跟著加大,也就是說明年春節前的內閣改組,被迫的性質遠多於主動調整,這就像劉兆玄到現在為止猶認為,內閣表現不好,主要是整體大環境所致,非戰之罪一樣,責任多半在別人身上,而非自己。
然而被點名不適任的閣員卻是有增加的趨勢,包括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財政部長李述德、外交部長歐鴻鍊外,還傳出新聞局長史亞平、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經濟部長尹啟銘、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國防部長陳肇敏、交通部長毛治國以及人事局長陳清秀等人,扣除下台的林芳郁與陳樹,過半閣員都在朝野點名的名單之內,以這樣的情勢,如果只是局部改組,顯然的民意期待有很大的落差,既無法解決內閣問題,也不能真正在施政大開大闔,則所謂內閣改組,就失去了之意義,而淪為做秀。因此,馬英九真要能振衰起蔽,與人民一新耳目之氣象,內閣改組首要之務,恐怕要從換閣揆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