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師出好刀 好萊塢也瘋狂
鄭進興
2008/09/03 第650期
從【第一滴血】【法櫃奇兵】【不可能的任務】到【魔戒】電影使用的刀具都來自金光師之手,近來轉型創作專供收藏的藝術刀,造成藏家轟動,儼然是另一個台灣之光。

你知道嗎?電影【第一滴血】中,由影星席維斯史特龍所飾演的男主角藍波所拿的那把藍波刀,可是道道地地「台灣製」的。當年負責打造這把藍波刀的,就是頂著一個大光頭,人稱「金光師」的李永祈。


藍波刀後來隨著電影的轟動而熱賣,光在台灣就賣出十萬把。後來他又打造了五把整支放大三倍的超大型珍藏版的藍波刀,每把重達十八公斤,除了自己保留一把做紀念外,其餘四把則由席維斯史特龍、電影公司老闆、藍波刀的原設計師和當時負責採購的貿易商珍藏。


好萊塢名片  找他做刀具


因為國中時生了一場病,後來竟導致頭髮全部掉光,現年四十五歲的李永祈從少年起便頂著和同儕完全不同的大光頭,忍受不少異樣的眼光,難免讓他覺得些許自卑,卻也因此激發他力爭上游的雄心。


一九八三年,十九歲的他進入表哥所經營的刀具製造廠學習做刀,由於他比一般的工人加倍努力學習,幾年下來,他的製刀技術突飛猛進。一九八七年,二十三歲的他已經成為工廠裡第一把的製刀師傅,負起整個工廠技術開發的重責大任。也由於他的金光頭,他便成為廠裡的同事和客戶口裡的「金光師」。


李永祈回憶說,當時是台灣刀具外銷正在起步的時期,很多歐美日等國的刀具大廠,都透過貿易商來台灣找刀具工廠為他們設計的刀具代工,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也開始透過貿易商接國外大廠代工的單子。替【第一滴血】代工藍波刀,便是這個時期透過代理商接來的單子。


除了【第一滴血】之外,他還為後來的【法櫃奇兵】【不可能的任務】,甚至【魔戒】等電影代工影片角色使用的各種刀具。在知名度打開之後,歐美日的許多大廠,也都透過貿易商找上他代工,訂單多到接不完。


一流製刀術  桃太郎佩服


李永祈能夠接到國外大廠的訂單,當然是他的製刀技術得到國外大廠肯定。許多外國業者當時來台灣找代工,除了認為台灣的製刀技術有一定的水準之外,更重要的是當時台灣的低廉製造成本,他們看到台灣的刀具廠竟也有世界一流的製刀技術,覺得相當驚訝。


日本的刀具大廠「馬國森」透過貿易商找代工,當他們看到李永祈所做的刀之後,質疑台灣的代工廠怎麼可能有技術打造出這麼精美的刀具,還要求李永祈到日本接受該廠的「技術檢定」,證明確實台灣工廠真有如此實力後,才願意放心下單。


為此李永祈在貿易商的安排下到日本,接受「馬國森」一週的製刀技術檢定,展現他高超的製刀技術給日本業者看,讓日本業者不得不佩服。從此不僅日本的大筆訂單跟著源源而來,日本業者更極力想挖角找他到日本發展,他因不捨台灣的家人而婉拒。


專攻藝術刀  打開知名度


台灣的刀具代工業雖曾有過一段風光歲月,但近年來隨著生產成本的升高,和許多的傳統產業一樣,也面臨著中國刀具代工廠低價競爭的壓力,許多刀具代工業者為了生存,都轉移陣地到中國設廠以利低價接單。


負責轉來國際大廠訂單的貿易商,在成本和利潤的考量下,也一再要李永祈到中國設廠。熱愛台灣,堅持把工廠根留台灣的他,不願意接受貿易商的要求到中國設廠,卻也因此失去貿易商轉來的國際訂單,使工廠的經營面臨窘境,逼使他不得不思考如何轉型以求生存。


在幾經思考之後,李永祈決定放棄已經做了二十多年、大量生產的刀具代工,用自己具有的製刀技術和創意,自己設計、精心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刀,希望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二○○四年起,李永祈以「金光師」為品牌,轉型創作專供收藏的藝術刀,他轉型後的第一件作品,便是取材自原住民傳統獵刀再加以改良的鹿角戰鬥刀。


之所以選擇原住民傳統獵刀做為他的創作原型,李永祈說,獵刀可以說是最具台灣本土味的刀具代表,但是傳統的獵刀無論在造型或整體設計上都較樸拙,因此他參考外國刀具的設計加以改良,使刀子在造型設計以及功能性,甚至整體的質感方面,都有大幅的改良和提升。


除了刀體本身的改良之外,他也特別選用鹿角做為刀柄的材料,讓整支獵刀看起來更有質感,更有台灣原味。因此他的鹿角戰鬥刀系列作品推出之後,便在刀具收藏家之間造成轟動,也打開了金光師的知名度。


設計搜救刀  濃濃原民味


二○○五年,花蓮縣消防局得知有金光師這號的製刀師傅,乃主動找上他,請他為山難搜救隊員設計一把專門的搜救用刀具,做為花蓮消防局山難搜救隊員的標準配備。他不僅應允代為設計一把山難搜救專用刀,還慷慨地決定捐贈十五把給花蓮消防局,且免費替他們做終身保固,令搜救隊員感動不已。


為了替搜救隊設計一把實用又美觀的獵刀,他先仔細地聽了搜救隊員對搜救刀的需求之後,才動手設計。


他以排灣族的傳統獵刀做為設計的原型,在刀的造型上加入許多的排灣族百步蛇圖騰做為造型的原素。如將刀柄的尾端設計成三角型,在三角型上嵌入有如眼睛般的二顆紅色寶石,使整個刀柄尾端有如百步蛇的頭。此外在刀身和刀背上,他也應用排灣族的圖騰,使整把獵刀充滿濃厚的台灣原住民風味。


這把搜救刀除了美觀之外,實用性更是讓使用過的搜救隊員讚不絕口。它的刀身夠厚,刀刃鋒利,因此在上山搜救時砍樹闢路,非常好用。搜救隊員在登山救援時,經常會遇到不同的地形,佩帶的搜救刀絕不能造成攀爬時的阻礙,為此李永祈將它設計成可以直掛、斜掛及收入背包等不同的攜帶方式,以應付搜救員登山攀爬時的不同需要。


山難搜救往往要用到大量的繩索,但攜帶大量的繩索卻又造成行動不便,因此李永祈便將山難搜救必備的繩索融入刀鞘的設計中。


看起來像是裝飾用的刀鞘上的繩索,可是搜救時大為有用的工具。刀鞘上的繩索可以解開,長度有五米六,載重量達到二百公斤,可以用做救援用的繩索。至於綑在刀柄上以利握刀的繩索,也和刀鞘的繩索有同樣的功用,拆開之後長有一米八,拿來綁擔架非常好用。同一搜救隊十多位隊員的搜救刀上的繩索拆解之後結合起來,便可應付救難時繩索的需求。


這把兼具美觀實用和多功能性的搜救刀,因為原型取材自排灣族的傳統獵刀,且大量應用排灣族的圖騰設計,李永祈將它命名為「排灣之斬」,還拿它參加去年國家工藝獎的比賽,並獲得入選。這對冷門的藝術刀具設計師而言,可說是難得的殊榮。


運用新技術  能透出極光


刀柄的設計和製作,也是金光師製刀的一大特色。他設計的刀具除了大量使用鹿角做為刀柄之外,也用不同的硬質木材做為刀柄的材料。在將刀柄和刀身結合時,李永祈運用繁雜的鉚釘結合技術,讓刀柄和刀身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用以結合的鉚釘,經過打磨加工之後,在刀柄上形成一個圓型的五環圖案,也成為金光師的另一註冊標誌,讓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把刀是出自金光師之手。


除了從本土的山刀、獵刀為原型,創新設計出屬於台灣的新一代刀具之外,李永祈也運用新的技術,如咬花、鍍鈦、蝕刻等技術,來創作更具有現代感和創意的刀具。如他的極光多層短劍,除了柄的部分是精細的多種質材的混合加工品之外,劍身經過他的精心處理和製作之後,在燈光的照射下還發出幽幽的藍光,更加具有兵器特有的懾人氣質。又如他的米卡達系列的戰術短刀作品,除了造型的設計上有現代感的風格之外,刀身也都經過特別的處理,有如透出寒光。


太座管刀鞘  皮雕最對味


刀具本身的精心設計不談,金光師對於搭配使用的刀鞘,也很講究,而這些刀鞘則大多是出自他的太太吳麗卿之手。比如,為了要搭配大獵刀,金光師認為一定要用皮做的刀鞘才能顯出大獵刀的粗獷,吳麗卿便為此用心地學皮雕,然後一步步地做出合用的皮雕刀鞘來。事實證明,大獵刀配上皮雕刀鞘,果然更顯粗獷的台灣原味。


提起李永祈,吳麗卿說,她對他的情迷於做刀,有時候真是覺得又氣又愛。她說,他經常會為了一把刀的設計,整晚都不上床,雖然她一再在睡醒之間下床催促,總是被當成耳邊風,讓她想來就有氣,不過看到他完成一件作品時的高興模樣,以及別人對他作品的肯定,則又讓她深深以他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