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危機的財經成績單
董瑞斌
2008/09/03 第650期
只以百日表現來論斷新政府財經政策或許言之過早,但如果新政府不改亂開支票的行事作風,與重中國輕台灣的基本價值觀,相信未來的財經成績仍將不堪卒睹。

自520迄今,不論是對台灣人民或新政府而言,都是史上最難熬的一百天,人民生活在物價飛漲與股市暴跌的陰影下,政府則苦於應付天災與人禍(閣員禍從口出)等窘境。回想選前馬蕭陣營行銷「馬上好」的漂亮口號,不但提出「633」施政目標,更保證「馬上」股市上萬點甚至兩萬點。如今百日後再回頭檢驗財經表現,相信人民必有恍如隔世的感受。


首先來看「633」這個響亮口號,經濟成長6%是近年來台灣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目標,尤其台灣目前正處於第11次景氣循環週期,甫於2004年3月跨過高峰而步入收縮期,成長力道已然衰減,加上國際景氣不樂觀的大環境下,能保4%已是託天之幸,怎能為選舉而把目標訂得如此不切實際!至於3%的物價上漲率更是荒謬。台灣基本農工原料全靠進口,國際價格近年來漲翻天,再加上價格易漲難跌作祟,今年物價上漲嚴峻程度絕非3%就可以解決。如果景氣持續低迷、物價飆漲,那失業率還能維持在3%以下嗎?


再看新政府油價調整方案,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地宣示尊重價格機制,將「一次漲足」,結果卻違背諾言提前漲價,6月底眼看民調反應不佳後才屈從民意,要求財政部及中油共同承擔油價上漲成本。其後,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中油還不願「一次降足」,顯示新政府完全不為基層人民減輕生活壓力。此外,新政府上任前,大肆批評陳水扁時期之國營事業人事安排充滿酬庸色彩。然而馬劉上任後,由於競逐者眾,各方勢力難以擺平,新政府不但無法妥善處理國營事業董總人選問題,甚至接任人選多不具相關領域專長而招致非議,以致連劉揆都不得不承認人事安排無法擺脫酬庸之政治現實。


新政府把中國當成解決台灣當前經濟問題的唯一處方,認為開放三通後,透過兩岸經濟活動緊密結合,台灣將可再創成長佳績。我們認為中國市場可以期待,但不能痴心妄想,例如「陸客來台」,選前的馬蕭團隊及選後的國民黨吳伯雄主席都說與中國協商好了,每天3000人沒問題,光是陸客來台就可創造千億元商機,創造數萬人就業云云。豈知一個多月來,一堆遊覽車出租公司面臨無人租車困境,馬劉政府又該如何善後?另外,在放寬對中國直接投資上限的政策上,台灣上市上櫃公司赴中國直接投資比重相當高,提高上限結果,非旦未見其利(利潤匯回台灣),反而先受其害(台灣資金不斷外流)。


此外,新政府更研議開放中國企業來台掛牌上市,但試問我們對中國公司的財務報表的信心有多強?對中國公司的公司監理有信心嗎?萬一報表不實,公司治理出問題,證交所甚至證期局能派員赴中國審查並依法處分嗎?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台灣投資人的權益有誰來保護呢?


誠然,只以百日表現就來論斷新政府財經政策成敗或許言之過早,但既是準備好了就該讓人民耳目一新才對。如果新政府不改亂開支票的行事作風,與重中國輕台灣的基本價值觀,相信1年後、2年後,甚至4年後的財經成績單仍將不堪卒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