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的民主氣概
老包
2008/09/03 第650期
以女性參與居多的八三○遊行,乃展現一種「台灣不能輸」的民主氣概。相對於馬政府的紈?子弟當權親中習氣,我們看到了愈挫愈勇的進步台灣精神。

八三○示威抗議遊行,和過去民進黨所主辦或背後協助的遊行活動截然不同,這一次是基層民眾的自力救濟運動,民進黨在後扁時代,已因執政時期阿扁魔咒效應,目前正處於全黨被精神掏空、且面臨國共聯手打壓的奄奄一息階段,根本無力去發起任何群眾運動。未料這種台灣民主失衡的嚴重危機(總統選前李遠哲所提出的預警之語),反而激發了民眾更強勁的鬥志,竟匯集了空前的,超過三十萬人的浩大嗆馬行列。


僅次於這一場浩大抗議遊行規模的,大概是兩年前在台北街頭流竄、嗆扁的紅衫軍運動,但那一次是強勢統派媒體使盡吃奶力氣,所鼓吹出來的紅衛兵行動,再加上有錢的老爹國民黨在背後出錢出力協助動員,性格上充滿殺伐的法西斯戾氣;相反的,這一次卻是在強勢統媒亟盡醜化能事加以打壓,且國民黨政府也運用執政能量圍堵的慘澹情況下,反而迸發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火花,本土台灣意識的潛在動能,並未隨著政權嘎然中斷而伊於湖底,乃由此可見。而有別於紅衫軍的法西斯氣息,八三○運動則較傾向民主多元的嘉年華創意呈現,年輕化與女性近乎過半的色彩,更是往昔民主運動少見的盛景,頗值玩味。


女性的熱烈參與,恐怕與政權慘烈中斷後,男性較容易因剛硬性格而被折斷的挫折感有關,因為類似的女性性呈現,早在當年美麗島慘案發生後,泰半由女性繼起「撐起一片天」,隨後颳起可歌可泣的民主旋風的故事中,獲得印證。這一次的抗議遊行,女性民眾「勇敢站出來」,多少也有一種暗示男性心靈普遍受傷,志氣受損,女性更不能服輸的民主氣概。年輕與女性的這種氣概是令人感佩的,據說在遊行隊伍前進中,主動帶頭呼喊熱場口號的,率多為女性,男性反而處於被動呼應位置,更可見台灣民主派的弔詭心境。總之,當民主陣營開始出現女性眾多挺身而起時,其沛然莫之能禦的態勢,似乎也在匯集成形了。


而與紅衫軍運動更大的不同,則是那一場展現法西斯主義的嗆扁腥氣,事後非但不能拉扁下台,反而使已經宣布權力下放,形同自廢武功的阿扁,因物極必反而快速復活,隨後更肆無忌憚介入民進黨的接班布局,搞得民進黨政治菁英全體受傷,扁則儼然本土派的兇狠教父。但八三○運動則無疑是一場「化扁於無形」的告別阿扁創作,當馬政府與藍色媒體拼命炒作扁家金錢醜聞,並千方百計要將遊行運動與扁連結時,拒絕魔音傳腦而純粹參與的更熱烈眾多人數,則以行動粉碎無聊的干擾,這種力量的呈現,更令人覺得可貴。不管如何,民眾已主動替台灣的民主派清除雜質(不管是來自藍營或阿扁的糾葛),一種純粹的能量已在形成,接下來就看民主菁英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去承接開發了,光靠已被徹底打垮,並且已迂腐「體制化」的民進黨,是無法成就民主大業的。


馬英九在抗議遊行過後兩天,才被迫出來敷衍回應兩句,竟是刻意矮化的「五萬人的聲音我聽到了」,這種背離常識(五萬人?)的搭腔方式,更證明這個新政府的領導群,基本上就是紈?子弟的嘻鬧式執政。超過三十萬人的自發性遊行,乃因台灣社會百日來已清楚感受馬政府弱化台灣主體的惡意,不僅大玩去「台灣」、復「中華」(中國)文字遊戲,其權力核心也赤裸裸的全由外省權貴占據,幾十年來所建立的台灣化生活方式,正被迫要有所改變為中國的附庸,基於「把消失中的台灣搶回來」,這樣的悲壯情懷,終於匯集了寶貴的人氣。蔣家的嫡系後代蔣友柏,評論曾為蔣家秘書的馬英九,指馬雖長期留學美國,但沒帶回可貴的美式自由民主精神質素,只是回來卡上一個權貴位置。這一番中肯的評語,在馬登上執政寶座後,所掀起的惡搞台灣價值觀風暴,正是人民內心最濃烈的恐懼!


從阿扁魔咒(害慘台灣派)到馬氏魔咒(市長時代即讓北市災難不斷,SARS風暴還禍延全國),人民已試圖要從苦難教訓中,尋找一條較安全光明的出路,八三○遊行正是一個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