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下馬上」不是一切都會變好嗎?股市上萬點是股民的共同美夢,究竟是誰讓他們再度心碎和夢幻破滅?外資不是看好馬政府能讓兩岸關係和諧、台股牛市沖天嗎?為何五二○後,外資卻搶先落跑,台股也在六二○棄守八千點大關?除了對通膨的手忙腳亂、火上加油外,馬英九本人和劉兆玄內閣最讓人憂心的是什麼?「化獨漸統」會是台灣人民揮之不去的夢魘嗎?
聯合報民調 馬的直直落
根據聯合報民調,馬英九總統五二○就職時,有六成六民眾肯定馬的表現,僅一成不滿意,但六一九上任一個月,馬卻只獲得五成民眾好評,三成不滿意,滿意度一個月內下滑十六個百分點,不滿意比率則增加二十個百分點。
聯合報分析,泛藍支持者對馬英九表現的好評由一個月前的八成六降到七成五;泛綠支持者的不滿意比率由四成五增加到七成二,無政黨傾向的中立民眾一個月前對馬的表現以好評居多,目前則有三成二滿意,三成六不滿意評價趨向分歧。
聯合報強調,和八年前陳水扁總統上任滿月時七成五滿意度相比,馬總統執政首月的好評略遜一籌,滿意度較陳總統當時少了二十五個百分點。一貫統派色彩鮮明的聯合報,此時此刻這般對比扁、馬,究竟有何叵測居心?過去他們就常以「扁加馬等於騙」大作文章,不知這次他們又會發明怎樣的新名詞?
就宏觀角度分析,馬英九政府招惹民怨的軌跡,當然是依循油電漲價衍生的萬物齊漲的效應而來,油價的問題,馬政府和統派媒體已將其定位為「全球性的通膨壓力」,但問題是馬英九團隊在總統選戰期間,避談「輸入性通膨」問題,反而進行政治性渲染炒作,藉以打擊扁政府,因而「燙手山芋」到了自己手上,當然會被K得滿頭疤。人民痛苦指數隨萬物齊漲飆高,馬英九滿意度急遽滑落,也是意料中事。
冰庫找人才 難讓人心服
弔詭的是,馬政府主導財經決策的幕僚,似乎還是意識形態掛帥,「反扁」是他們的魔咒,在「政治正確」、「反扁優先」的情況下,處理油電價上漲問題,除了明顯向財困傾斜、討好台塑集團的「一次漲足」逆反常識的操作粗暴手法引爆軒然大波外,火上澆油的擴大內需方案,更給予綠營選舉綁樁、後謝的攻訐口實。同時,馬團隊端出的複製蔣經國十大建設經驗說法,也給予財經界專家不知今夕何夕的負面觀感。
二○○八年總統大選,馬英九斬獲七百六十五萬張選票,得票率是空前的五八‧四五%,但二○○○年總統大選,陳水扁得票率不到四十%,為何扁的政治聲望、滿意度會超過馬?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當年扁政府政務官無不戰戰競競,每天工作到半夜,不敢稍有鬆懈,對於意識形態問題更是刻意低調,當時內閣更有放棄年薪六千萬元,卻屈就經濟部長的林信義,試問:馬政府找得出類似的指標性人選嗎?
據指出,馬政府的政務官,不要說找不出類似理想色彩的人士,更多的是拿綠卡的「牙刷主義」標竿型人士,甚或國防部長陳肇敏、經濟部長尹啟銘等人,他們在扁政府也曾一度吃香喝辣,後因故被打入冷宮,藏在冰庫,如今馬政府重新重用他們,除了「政治正確」外,根本找不到能讓外界心服口服的理由。
化獨變潮流 已開方便門
五二○馬政府操控黨政軍大權後,著力最大的是兩岸關係,這其中充滿意識形態治國的偏執,雖有部分深藍人士對此表示高度滿意,但更多淺藍、淺綠和深綠人士卻強烈不滿,甚或從台股由短空轉向中空,更在六二○一舉摜破八千點,不難窺見股民和外資對馬英九政府已經浮現「失望性殺盤」的預期心理了。
在二○○八年總統大選選戰期間,綠營高層曾公開揭露馬英九父親馬鶴凌骨灰磹上有「化獨漸統」刻字的事件,當時綠營提醒社會大眾,馬英九的個性不是很有主見,而馬的父親對馬的從政和未來施政政策,做了很多部署和大戰略布局,馬英九極可能受其父親遺訓和戰略布局的影響,將台灣一步步轉扭到「終極統一」的不歸路。當時,馬英九曾大聲喊冤,並高舉「愛台灣」的鮮明旗幟反擊。選舉結果證明,許多淺藍、淺綠人士果然相信了馬英九的辯詞,將綠營的善意提醒,視為「意識形態治國」的典型操作手法,不予理會、採信。
五二○就職演說中,馬英九還高喊要捍衛中華民國(台灣)的尊嚴與主權,但馬政府都立即伸手出腳進行「去台灣化」的操作,再加上七月兩岸包機直航、陸客來台等一連串操作,更多人發現所謂「化獨漸統」的效應將更進一步延燒和發酵。換句話說,台灣已經隨著馬政府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而被擺置到一個趨向「終極統一」的軌道上了,沿著這個軌道走下去,最終當然是「化獨漸統」和「終極統一」。
從企業界的角度看,兩岸直航、包機、陸客來台對拚經濟的實質效益不大,真正有助益的是貨運包機,二次政黨輪替前,扁政府與中國當局對兩岸直航包機和陸客來台,大致已達成了共識,只是扁政府希望以包機直航和陸客來台當籌碼,促成貨運包機直航,但因中國當局有所考量而延宕了,此次兩會歷史性的會談,對企業界期盼的貨運包機並無實質進展,反而有放水嫌疑,表面上兌現了馬英九競選政見,裡子反而讓中國當局拿走了。因為透過兩岸包機直航和陸客來台,馬政府對「化獨潮流」已開了方便之門。
釣魚台事件 典型保釣秀
再從台北縣籍娛樂船在釣魚台被日本巡艦撞沉事件的處理,更可窺見馬政府不知不覺間已被「中國因素」綁架了,但悲哀的是他們還因短期的利得而沾沾自喜,有點像被賣了還幫人數鈔票,且面露得意表情般。
知情人士透露,聯合號海釣船選擇六一一到釣魚台東南方六浬海處,並非單純的從事海釣活動,而是精心計畫、謀定而動進行一場「保釣秀」,這從事後來縣長周錫瑋和特定立委立即接手相對的抗爭活動,以及統派媒體、名嘴推波助瀾硬逼馬政府採取強硬立場,不難窺見端倪。
據指出,釣魚台場域,長久以來一直是台灣統派人士,用以宣洩中國統一大夢的標的,馬英九當年參與保釣運動,更是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無實質績效,變相鼓動、縱容若干極右派人士去搞一場虛幻的愛國主義秀。因為美國所以將釣魚台行政權在一九七二年正式移交日本,真正目的是要建構美日軍事同盟,防堵中國擴張海上霸權,而美國在不遠處的下地島更構築了實質、強大的軍事攻擊基地,打擊距離包括中國大陸重要事戰略據點。
面對美、日構築的「防線」以及對抗中國霸權非理性擴張的全球戰略布局,中國當局心知肚明,他們不時派出潛艦進行海平面下的探測活動,只是公開場合刻意保持低調,反而利用香港、台灣的統派人士,一再加以測試、挑戰,類似聯合號海釣船的操作手法,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看中國臉色 態度大逆轉
統派媒體第一時間以「保釣熱血青年」和擔任台北市長時批扁軟弱的「不惜一戰說」框住馬英九總統,擺明著就是有強烈針對性,馬政府對日本態度的忽軟忽硬,搞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當然也進一步暴露了馬英九的無能,以及推動政務缺乏核心價值、主見,只能隨著媒體、名嘴擺盪,並陷入「父子騎驢」的窘尬境況。
台灣究竟有何「籌碼」,對日本「不惜一戰」或「不排除開戰」?統媒和政客要馬政府「硬起來」,真正的憑恃是「我們背後有中國當靠山」,「可要求中國出兵」云云,但站在統治台灣的最高度立場,馬英九會不知曉此舉只會加速將台灣推進被中國庇護,儼然淪為中國附庸或中國地方政府的火坑嗎?台灣的國家尊嚴、主權,將一夕間崩頹萎靡的代價,馬政府敢進行政治豪賭嗎?硬起來耍猴戲,雖然迎合統派媒體和深藍政客口味,變相進行打壓「台獨」的政治操作,但其衍生的國安危機,是否也讓馬英九個人政治聲望嚴重內傷呢?
在日本受到美國方面壓力,採取軟化的處理模式,中國當局也透過陳雲林對江丙坤說:「開戰,不必了」,馬英九立刻透過國安會定調要「和平解決」釣魚台事件,在此情況下,激進的深藍人士和統派媒體再也找不到著力點,當然只好鳴金收兵,只是既有今日,馬英九為何不在第一時間堅持冷靜、避免擴大爭端的穩健處理模式呢?退居第二線、扮宅男、佯裝無辜,表面上避免了當頭砲火,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後一切還是會映照到馬英九的身上。
漸統已成形 人民當自強
就事論事,「化獨漸統」的魔咒,在三二二馬英九當選和五二○馬劉體制新政府正式上路時,隱約就籠罩在台灣上空,雖然有人憂心那是揮之不去的陰霾,但也有一些人視若無睹,甚或居心叵測人士還不時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期盼藉以達成他們混水摸魚、亂中得利的權謀,對於新政府結構性的政治亂象,最後只有凝聚人民的力量,才可望「撥亂反正」。
出賣台灣農民 係金ㄟ
總統馬英九每次被質疑會出賣台灣時,總是自以為幽默地以「我只會『出賣台灣的農產品』」進行回應,然而,馬政府的作為,確實有「出賣台灣農民」之嫌。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馬英九政權在當選後,已在3月底與中國國營食品公司「中糧集團」簽訂到9月底為止,由中國輸出30萬噸玉米到台灣,也進一步討論對台灣輸出小麥等穀物。中國政府更指示關稅局以等同「國內」的方式處理,免除關稅,而目前已由遼寧省大連港開始進行輸出的動作。(李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