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國民年金制度,是陳水扁總統在兩千年當選總統後宣示的重要政策。醞釀多時之後的國民年金法草案終於在今年五月於行政院會通過。按去年經續會七月決議,國民年金預定於今年年底前立法院三讀通過,明年進行一年準備工作,於二○○九年正式開辦。
國民年金制度保障經濟弱勢
行政院副秘書長兼發言人陳美伶表示,目前行政院的國民年金是內政部規畫的版本,國民年金法草案採社會保險方式辦理,保險對象為二十五歲以上未滿六十五歲的家庭主婦、長期失業、待業民眾,以及五十五歲以下的農民、農保退保民眾。開辦第一年保費六%,月繳六百二十二元,四十年期滿後,每月可領七千六○三元。
草案規定個人負擔六成保費,政府補助四成,以第一年費率六%來計算,第三年起調高○‧五%,之後每二年費率調高○‧五%,至上限十%為止。行政院試算,以基本工資做為月投保金額,基本工資調整後為一萬七二八○元,現年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加入國民年金保險,保險費率六%的保費為一千○三七元,民眾只要月付六百二十二元,繳滿四十年後就能每個月領回七千六百多元或更高的金額。
政務委員林萬億強調,台灣年滿二十五歲及未滿六十五歲人口中,沒有參加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軍人保險等任何社會保險者,人數約有三百五十三萬人,這些人沒有社會保險提供的老年給付保障,因此建立國民年金制度有其迫切性。國民年金被保險人多屬未就業的經濟弱勢者,因此採柔性強制加保,低收入戶不用自付保險費,政府全額補助,身障者依其障等,政府補助五五%,甚至全額。無力一次繳納保險費者,可申請分期或延期繳納;經濟不穩定的非低收入家庭,保險費可申請分期繳納,也設有十年內補繳保費(加利息)的緩衝機制,補繳的年資仍可計入。
現有領津貼者無損基本保障
林萬億解釋,一位約二十五歲投入職場的年輕人,每月繳納保費,一年將繳七千六百多元,到六十五歲將繳納約三十萬元,但如以其平均餘命十七年計算,即活到八十二歲過世,每月領取七千六百多元,十七年共可領取一百五十五萬元,約為繳納保費的五倍。如果是一位四十歲的工作者開始加入年金保險,必須繳二十五年,屆時六十五歲開始領取年金,約可領得五千九百元。而一位五十歲的工作者,約需繳納保費十五年,屆時領取的年金約為四千五百元。以上述平均壽命的八十二歲計算,民眾都可領取到當初所繳保費五倍的年金給付,收益超過五倍。
陳美伶強調,國民年金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會與其他保險年金有排擠效應,並有效整合四大津貼,包括敬老津貼每月三千元、老農津貼五千元、原住民敬老津貼三千元、中低收入戶老人津貼六千元。現在領有各項津貼者的權益完全不受影響,但未來老農及原住民敬老津貼會設計過渡期限。陳美伶說明,草案設計讓所有現有領取老人津貼者的老人權益都受到保障,由於目前中低收入老人津貼、原住民敬老津貼及敬老福利津貼都是三千元,因此草案保障最低給付標準為三千元,因此即使已六十五歲以上現在已在領取的老人,每人都仍可領取三千元的年金給付;因老農津貼的領取者,其額度為五千元,草案則授權農委會另編預算,用來給付給老農額外津貼二千元,但訂有二十二到二十五年的落日條款。以老農津貼為例,若農民在國民年金開辦時已年滿六十五歲,每月還是能領取三千元的基本保障年金,符合老農津貼資格者,每月還可以再領取兩千元差額,將現行每月五千元津貼補足。
國民年金立法未來路仍艱辛
國民年金規畫自二十五歲投保至六十五歲,年滿六十五歲以後,每月除了可領三千元老年年金外,並視個人投保的年資多少,一次給付投保年金。國民年金給付項目主要有四:老年給付、身心障礙年金給付、遺屬年金給付、喪葬給付。假如參加國民年金保險前已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終身不能工作且經濟較弱勢的被保險人,按月發給身心障礙基本保證年金三千元;而具有勞工保險年資的被保險人,請領身心障礙年金給付時,也可合併計入勞工保險年資,以提高身心障礙年金給付額度。
但現在國家財政困窘,錢從哪裡來?林萬億表示,在財源籌措方面,包括中央補助保費、行政費用、農保年資併計入身障年金給付及基本保障補差額部分,以及公益彩券盈餘;如有不足,再計畫提高營業稅徵收率一%;必要時,中央主管機關按年度編列預算支應。預估國民年金開辦首年新增約三○九億元費用,經過十四、十五年後,政府支出可低於現行各項津貼支出九百億元,未來不會因老年人口增加造成財務黑洞,而造成債留子孫。
但前立委沈富雄認為,該制度有其瑕疵,「保費費率太低,政府財政容易破產,一旦未來破產,對現在就開始繳費的年輕人來說很不公平。」沈富雄分析,一旦通過行政院版本的國民年金,將面臨無法強迫弱勢族群繳納保險金的情形。沈富雄以健保費和國民年金做比較解釋,民眾繳健保費後,可因為看病而立即回收;但繳國民年金保費,卻要等到六十五歲才可受益。況且不繳健保費將受懲罰,但依據現在的草案,不繳國民年金,目前卻無罰則,所以要強制實施有其困難之處。
據了解,立法院最快五月底將會排入初審,目前朝野共有四個國民年金版本,預料將有激辯廝殺,看來今年要完成國民年金立法,還有一段辛苦路要走。